APP下载

张圆满及其书法略记

2017-11-07凌天明

中国书画 2017年7期
关键词:徐渭行书纸本

◇凌天明

张圆满及其书法略记

◇凌天明

不见圆满兄已近两年了。两年前我还在书法院延期毕业,一次好友蒋怀之告知故宫出版社急需临时文字编辑,问我是否愿意同去。我就在这种机缘下与时任《徐渭书画全集》责编的张圆满兄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重新认识了这位在青年书坛中享有盛誉的清雅之士。

我素来吝啬用“清雅”去形容我所认识的朋友,在我的人物品评观中,这是非常美好且高贵的品质。在与圆满兄的接触中,改变了我一贯对从国展出来的书法家不友好的看法。他并不热衷于讲课、培训、走穴等各种社会活动,而是甘心做一名编辑,踏踏实实地做书,然后在工作之余读书写字,过着平凡的生活。一个人的气质是涵养于心而外现于貌的,功名的嘴脸上面必定不会生有清澈的双眼,沾满烟酒之气的手也不可能写出清雅出尘的字迹。当然圆满兄并不是一个故作高深、与世隔绝的人物,相反他乐于接欢处群,所谓“君子周而不比”,说的真是极好。

《徐渭书画全集》的任务急而重,我从未见过圆满兄那么辛劳过。我知道他肯定非常想让这部出于自己之手的书经得起专业的批评,惭愧的是,我水平有限,文字的释读和断句错漏不少,未能为该书增色,白吃了圆满兄请的那几顿饭了。所以当圆满兄请我制此小文时,我着实惶恐不安。鄙人无名无才,无展无奖,于书法几乎是一个门外汉,后来给我解释一番说以同窗好友的情谊而论云云,我才坦然接受。基于这份信任,我确实很想说一些话,对我所敬佩的圆满兄,也对自己曾经所学过的书法专业。

张圆满 隶书节录淮阴侯列传 53cm×234cm 纸本 2017年

第一次看圆满兄的集子是他在首都师范大学求学时出的《伏想清和》,里面有很多的佳作,小楷、行书、草书、隶书及大篆,皆能自由驾驭,尤其喜欢其小字行书,风流蕴藉,精致古雅,细玩之真有挥斤之妙,让人有临摹的冲动。从他娴熟的用笔技巧、稳定的书写风格、雅正的审美趣味可知,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他比我们走得更踏实,也更前面。我甚至认为,圆满兄在书写中所领悟的境界已经开始慢慢接近古人,其集名以“伏想清和”,想必便有致敬古贤之意吧。我欣赏好古学古者,我固执地认为嗜古者比创新者对儒家“克己复礼”思想有更虔诚的敬畏,他更谦卑善良、温柔敦厚。我也曾经是现代艺术的疯狂追随者,也现身说法地用书法表达自己对古典派的不满。许多年过去了,各种交错复杂的原因让我突然对艺术创新失去了兴趣,如今我也逐渐地离开了当初梦寐以求的书法专业,更愿意以业余者的心态去审视那琳琅满目的书法万象。

就在圆满兄将他本次展览的作品图片发给我看时,我非常惊喜地发现他在创作中所表达的艺术理念离我所推崇的“文人书法”审美越来越近。当世举此大纛者不乏名人,但囿于技法之简陋、先天之不足,往往大而无当,贻人口实。“文人书法”首先要求书家有文人之心,其次才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我所认为的文人之心并不等同于拥有诗词歌赋的能力,更与他们说的打通经史子集无涉。书界中会格律且能熟练穿插之乎者也于文章中的人不胜枚举,亦有很多能粗说某经某史的学者,但他们的作品却与俗者无异。我想他们并没有入古,没有文人的清雅之气。从理学家的角度看,气质是人一降世便已受之于天而形成的,非唯读书不能变化。其实读书若没有用足涵养的功夫,恐亦徒然。观圆满兄的字,才情溢乎笔墨之外,文气见于纤毫之间,清瘦雅健,率性自然,较之上次结集,在书写感方面似乎又有所加强。“书写感”是一种轻松自然的、去创作目的的写字感受,相对投展作品的“制作感”,它在结字、用笔和章法上有一种“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状态。比如圆满兄用退笔所临的《兰亭序》,信笔而书,天真烂漫。这种书写面貌更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的内心,它不再为了取悦某个阅读群体而进行自我修饰。古之书者为己,今之书者为人,若没有领悟到古典艺术的精神,当下的书法学习与创作也只能是缘木求鱼,去古愈远。

高超的书技是成为一个专业书家的必要条件。它需要反复不断地训练、学习和思考,个中辛苦也许很难为外人所道。圆满兄的字用笔细腻,灵活多变,气象万千,一览便知有过硬的传统功夫。有时候会想,这些天分异常的人都这么刻苦,我们资质凡庸之辈有什么努力的必要了呢?现代人在旧学基础和心性修为上有先天的不足,但在技法层面靠近乃至超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看圆满兄的书法作品,更加肯定了我的观点。

人的生命精力是有限的,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少太少。曾抱着“书道小艺”的想法而悲观地觉得学书法是没有前途的,但在这个时代,做什么有前途呢?而前途又是什么呢?朱彝尊在《陈纬云<红盐词>序》中说:“词虽小技,昔之通儒矩公往往为之。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书法也是如此。对于一个从书法专业毕业的人而言,读书写字便是自己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安放。

两年来,圆满兄精进不少,个人面貌已经非常突出。对于这些作品,我不宜阐释太多,我想它们自己会说话的。此刻我望着他用篆书给我题的“明恕斋”,真是见字如面,圆满兄高高瘦瘦、谦逊儒雅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眼帘。

(作者为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责任编辑:刘光

张圆满 行书徐渭诗 30cm×40cm 纸本 2017年

张圆满 跋画像砖拓片 35cm×23cm 纸本 2017年

张圆满 行书铜溪石匮七言联 90cm×24cm×2 纸本 2017年

猜你喜欢

徐渭行书纸本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脚踏实地
苏 轼 行书李白仙诗
熊明非作品选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兰华生作品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