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7-11-06陆燕秋

新课程·小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陆燕秋

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信息技术课而言,如何打造一个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兴趣倍增、课堂效率显著的课堂,也是一个不得不探究的话题。课堂教学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才能保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才能维持新课改下素质教育发展的均衡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效课堂;以生为本;信息技术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往往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作为传道者、解惑者、启疑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教师课前对整堂课的整体设计和上课时的有效掌控。

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WPS演示”单元中的《创作演示文稿》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一、选好主题,点燃兴趣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经常会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让学生对之进行交流,进而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选用的课堂主题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要素。那么,在實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呢?其实,可以从身边的热点话题出发,比如“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热爱家乡教育的题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等生态环保教育的题材;“春节、国庆节”等节日情怀教育的题材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选好恰当的主题,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制作演示文稿》这一课中,笔者就选择了热爱家乡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制作城市名片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搜索与自己家乡城市的素材与特色,设计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城市的名片,最终完成一个演示文稿。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非常有亲切感,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把学生吸引到制作演示文稿的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关键还是要创设好一个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课堂环节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倍增,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就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的共鸣。

笔者在《制作演示文稿》一课中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先让学生欣赏苏州宣传短片,让学生感受苏州的人文景致,从而引出作为苏州的小主人对苏州特色的了解,让学生产生想要通过“WPS演示”来介绍苏州的想法,自然引入课题。此处通过创设了“设计城市名片”这一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中,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三、立足教材,增添乐趣

教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就是要依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并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筛选和甄别。

比如《制作演示文稿》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主题的规划、素材的搜集加工以及作品的制作,其中搜集素材和制作作品是难点。在确定主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或书籍等多种渠道来搜集与苏州这座城市相关的特色,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选出适当的素材;然后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各自选择自己擅长的制作环节,并把加工处理好的素材在“WPS演示”中进行制作。

在素材选取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从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出发,在体现教材重难点的同时,巧妙地结合了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合作氛围中接受了新的知识,并且感受了学习迁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提升了课堂效果。

四、任务驱动,层层递进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常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设计几个从简到难、层层递进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任务的完成是否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任务设计的好坏常常会对课堂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笔者在《制作演示文稿》时,是通过四个层层递进的任务,最终让学生制作完成城市名片的。本节课以设计城市名片为主线,通过“制作名片标题—制作名片内容—插入主题图片—设置名片版面”这四个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作品。其中第一个任务比较简单,要求用“艺术字”为城市名片设计标题;第二个任务是用搜集到的素材作为介绍城市的内容,利用“文本框”将内容呈现出来,作为城市名片的主体部分,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要发挥小组协作的力量,尽量让操作熟练的小组成员去完成,以此提高完成效率;第三个任务是插入图片,并要求对图片进行适当处理,这是很多学生不擅长的。因此,在图片的修饰环节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示范;第四个任务就是完成整个城市名片的版面设置,版面的设计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整体创作与审美能力。

应该说本节课的任务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任务难度步步加深,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当引导,任务的进行自然流畅,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积极性也比较高,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还是非常尽人意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打造一个高效课堂,主题选择是基础,情境创设是关键,教材内容是主体,任务设计是重点。只要细致地把握好这几个点,一定能将信息技术课堂打造成一个高效实用、快乐无穷的学习乐园。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与提升,才能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实际,努力探究,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6(76).

[2]黄慧.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3]王铭锐.构建快乐教学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实效[J].学园,2015(35).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