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

2017-11-06王本志

新课程·小学 2017年9期

王本志

摘 要: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且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度有效的操作活动,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理解透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兴趣盎然,既克服了数学概念的枯燥乏味,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有效操作活动;恰当的内容;目标明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学生思維,使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操作活动呢?根据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操作活动要选择恰当的内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它无与伦比的自身优势。

但是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动手操作,我们应在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操作活动。选择操作活动的内容,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展开。

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就让学生进行有效操作活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是本节课的难点,而且在操作时必须伴随着一定的思维,才能达到操作目的。

二、操作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的预设、组织引导,对学生的操作效果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操作活动的经验比较少,这时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周全考虑。因此,教师课前应指导学生做好操作活动的一切准备。

1.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的准备是否紧扣活动要求,学具是否齐全。

2.操作活动要求的准备。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出示准备好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读懂,明白自己在操作活动中的任务,方可有序进行。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猜一猜》时,出示了准备好的游戏要求:

(1)在自己的位置上,每人抛五次,把相对应的结果用打“√”的方式,填在书中73页的表格中。

(2)以四人为一组,组长负责汇总每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填在小组汇总表中。

三、操作活动的目标要明确

任何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操作目标。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必须明确操作的任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防止操作时流于形式。只有这样,学生的操作才会有针对性,内容集中,以便达到有效教学。

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中的操作活动时,我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师提出活动目标:

1.你能找出这张纸的■吗?并涂上颜色。

2.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达到让学生认识■等分数的意义。通过学生不同的折法,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

四、操作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指导

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操作活动中有个别学生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的及时指导尤为重要。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中的规律》时,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摆十个连续的三角形。

探索1:需要多少根小棒?

探索2:三角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在探索第二个目标时,有的小组出现了困惑。这时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摆十个连续的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你是怎么得到21的?

生:数的。

师:要摆很多个连续的三角形,需要知道用多少根小棒,如果用数的方法,那不是太麻烦了吗?

学生认同。

师:你们再摆一摆,这次边摆边观察,先摆好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先用笔记录下来,摆第二个三角形需要增加几根小棒,再用笔记录,摆第三个呢?

经过我的适时点拨,这组学生边摆边记录,很快得到了一个算式:3+2+…+2=21。

五、操作活动后要引发学生思考

简短的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新知识,还可以探索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的规律,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在每次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自己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并不断总结操作经验,引发更有价值的深层思考。

总之,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且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度有效地操作活动,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理解透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兴趣盎然,既克服了数学概念的枯燥乏味,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颜景山.有效上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