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魅力课堂,做幸福教师

2017-11-06马桂林

新课程·小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品德师生道德

马桂林

课堂不是教出来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尤为如此,它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中感知、游戏中体验、体验中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厌倦上品社课。品德与社会课堂每周三节课,平常上课的时间少,和学生的接触少,总想把每节课都上成高效的课堂,往往是越想上成有“魅力”的课堂,结果又总是相反,因此我看了一些名师的讲课实录,查阅了一些关于高效课堂的资料,并且结合近几年的听课、研讨课、研修,我发现讲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究,整节课全是学生“主动”在动: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真正充当了引导者,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出有魅力的课堂,做幸福的老师。

那么,如何创造一个高效魅力的课堂,做幸福潇洒的教师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追求以下几点。

一、找准生活对接点,回归儿童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质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老师要努力使课上所要学习和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的都是自己或他人的亲身经历,特别是要关注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是发自他们内心的真实感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使品德教育悄然无痕,润物无声。所以,課堂教学初始,要寻找与生活的对接点。教材中关于学校、家庭的一些主题,这些都是学生接触着、熟知着的生活,而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又表现出个性的色彩。把教学与这些学生现实存在的生活内容对接起来,寻找在这些环境中生活、学习的经历,重温所留下的那份酸甜苦辣。只有这样,品德教学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学活动也就会从空对空的场景虚拟中,真正体现出教育的生活需要。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中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资料为中介,以师生关系为纽带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受本学科的特点,更需要一个高效的活动性的课堂,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服务。

教学中通过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游戏、参观采访等互动方式,老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道德观做出判断。在同学间的交流与碰撞中,获得情感体验。教材的设计理念有一条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这句话相信每个老师都很熟悉,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因为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当了学生的主人,缺少了躬行实践。对小学生而言,只要我们在他们道德认知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积累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就会在行动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定向的行为。品德与社会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把原来由教师讲授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或就某一个知识点组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或请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上的共享,有意识地将思考权、发言权都还给学生,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逐步加以解决,从而促进了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三、注重课堂资源的生成性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由于合作、对话、碰撞,现时生成出超出教师预设方案和教材设定内容之外的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情况……它具有生成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按课前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有一丁点的偏移,其实,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投入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是我们常说的精彩之处。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他们的奇思妙想,引领学生去享受生命成长的愉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教师对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的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尴尬的场面往往心存不悦,就因为学生一个超出预料的回答让这节课冷场了,教师也会不知所措或者干脆不去处理。这时候如何处理不当使课堂黯然失色,课堂中的尴尬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珍贵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而已,要想做一个幸福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就要做到学生会学、教师会教,使师生在充分调动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让每一节课犹如钉子般扎实地钉进学生的心里。

猜你喜欢

品德师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麻辣师生
品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茶的君子品德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