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透视

2017-11-06胡相文刘博

武术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曲棍球达斡尔族文化

胡相文+刘博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物质文化(即曲棍球的球与球棍,相关的文学作品、史料、书籍等),制度文化(即达斡尔族人打曲棍球的节日,达斡尔族曲棍球的规则),精神文化(这里从思想、情感、心理、审美情趣、意志品质这几个层面对精神文化进行剖析)对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进行剖析,以期对这项运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达斡尔族 曲棍球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107—03

曲棍球又称草地曲棍球,曲棍球这一名称起源于法语,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达斡尔族语言中的“打贝阔”即是打曲棍球,达斡尔族称曲棍球为“颇列”(达斡尔语“poolie”的汉音)。依据考古和相关的史料研究,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等国都有关于曲棍球运动的历史记载,关于曲棍球运动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3种看法:(1)起源于古代波斯,流传于西域,再经西域传入中原;(2)起源于吐蕃,之后传入中原;(3)起源于东汉时期,《名都赋》(曹植)中写有“连骑击鞠壤,巧捷唯万端”的诗句,就是描绘当时骑马击鞠的情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国只有达斡尔族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达斡尔族现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等地。莫力达瓦达作为“曲棍球之乡”已为国家曲棍球队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在世界舞台为中国曲棍球项目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这一体育运动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不言而喻。作为古老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曲棍球之所以传承至今、绵延不绝,归因于文化内涵与魅力。就此,笔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发掘和整理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与接触这一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发展,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以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整理、解析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笔者主要在中国知网(CNKI)、万维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百度百科等平台上搜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归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物质文化

2.1.1 达斡尔族曲棍球的球与棍

达斡尔族人称曲棍球球棍为“波依阔”,称球为“颇列”。“波依阔”是用树干挺直且一端弯曲的柞木或水曲柳木削磨而成,其形状极似冰球球棍,长约1.5米。击打的球由毛毡、杏树根或桦树上的疙瘩做成,分别对应毛球、木球和火球,如网球般大小。毛球是由动物皮毛做成的,轻软且富有弹性,在地上滚动慢,适合少年击打;用杏树根削成的木球,质地坚硬,不易破损,供青年和成年人击打;而桦树上硬化的真菌疙瘩填松明点燃制成的火球,是为夜晚打曲棍球而准备的,极具观赏性。

2.1.2 相关的文学作品、史料、书籍等

由于达斡尔族是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的传承靠代代口述相传,有关达斡尔族曲棍球记载的书籍凤毛麟角。

曹植在《名都赋》中写道:“连骑击鞠壤,巧捷唯万端”,就是描绘骑马击鞠时的情景,这是我国有关击鞠的最早记载。《宫词》(唐·王建)“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展现了当时宫廷“步打球”比赛的场景。《打毬作》(唐·鱼玄机)“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栏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此诗还原了人们以飞快速度争着击球的情景,生动并含寓意。《宋史礼志》中也有一段描述当时“步打球”的情景,“又有步击者,时令供奉朋戏以为乐”可以看出当时宫廷很流行 “步打球”。《辽史》中称曲棍球为“击鞠”、称球棍为“月仗”,其卷十二记载:在统和年间(983一1011年),由于圣宗耶律隆绪不顾君臣之别,时上击鞠无度,引起朝中部分大臣纷纷议论,认为有失天子尊严。由此可知,皇帝也对其十分钟爱。据明末清初人胡震亨的《唐音癸签》记载,唐时有一种 “打球乐”,是贞观初魏征公奉诏而作,到唐玄宗李隆基时,被李隆基改为“羯鼓曲”。[1]

《达斡尔蒙古考》(作者:阿勒坦噶塔)一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男子每于春季,相聚數十,作打射石阿或打球之戏。其打射石阿之方式,将石阿横列于地,距十数步,击以灌铜之石阿,或数十步以箭射之……”据考证,这段描述是关于达斡尔族贝阔的最早文字记载。[2]

2008年达斡尔中学编写了《中学曲棍球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包括:曲棍球运动发展史;曲棍球场地设计及曲棍球器材;曲棍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曲棍球基本技术;曲棍球基本战术;曲棍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曲棍球竞赛规则等。

阳光体育运动丛书《曲棍球》(作者:张强),书的内容: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运动保护,第三章 产地和装备,第四章 基本技术,第五章 基础战术,第六章 比赛规则。

此外,还有绘有儿童打曲棍球图案的唐朝彩色花瓶,绣有儿童打曲棍球图案的丝绢等,这些为数不多的史料、文学作品、文物,都是宝贵的物质财富。

2.3 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制度文化

2.3.1 达斡尔族人打曲棍球的节日

达斡尔族是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曲棍球运动在达斡尔族各个年龄层次中都很盛行,早已成为达斡尔族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一运动文化像一种风俗习惯一样代代相传。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一般是在冬春时节或节庆日开展,尤以农历一二月份最为盛行。达斡尔族人经常在以下节日打曲棍球:(1)阿涅节(大年)。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节日期间,大家都欢聚在一起,经常举行“颇列”比赛,晚上还有火球比赛。(2)抹黑节。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欢庆的节日,随即来一场曲棍球比赛助兴。(3)五月节(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纷纷早起,前往江河沐浴,或以野外露水擦脸,并采艾蒿插于耳畔和衣冠上,以求一年身无疾病。此日中午,各家要吃馅饼、饺子。尔后,妇女们成群结队,挎框提篮,到江河两岸采集一种美味野菜,青少年们则聚在一起打曲棍球。(4)腊八节。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当地的人停止劳动,用荞麦米做成酸奶粘粥,再拌奶油食用。晚上,举行曲棍球火球比赛或歌舞活动。(5)千灯节。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届时,人们纷纷带上各自制作的形形色色的灯盏上寺庙点亮。在这喜庆的节日里,必然少不了曲棍球。endprint

2.3.2 達斡尔族曲棍球的规则

达斡尔族村落中,各家围起的柳笆墙中间的宽敞空地,就是天然的赛场,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因条件而定,一般长几十米到一两百米不等、宽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两端各设一个球门,球门宽约2米。儿童少年打毛球,成年人打木球或火球,曲棍球比赛进球次数多者为胜。比赛前,参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人少时每队六七人,人多时每队十几人,参赛队员可分为守门员、前锋、后卫等。比赛从中线开球以后,双方就进入了激烈的你争我夺之中,场地上的战术也在不断地变化,每队的队员为了战胜对方,利用娴熟的技术动作和默契的配合,快速地向对方发起进攻。为保证球员的安全,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赛规则: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打高球;不得用手接球和用脚踩踢球;除守门员以外不得踢球;不得扔出球棍击球或用球棍打人、绊人等。时间荏苒,作为奥运会项目的曲棍球早就有了成文的比赛制度(规则),达斡尔族中天赋异禀的青年男女被选拔出来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成为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

2.4 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精神文化

曲棍球早已在达斡尔族人的意识形态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这里从思想、情感、心理、审美情趣、意志品质这几个层面对精神文化进行剖析。

达斡尔族人经常在重大节日的夜间打火球,点燃后的火球被两边的队员击来拨去,火球在黑夜中如流星般往返穿梭,形成一道道绚丽的火线,这也成为达斡尔村屯夜晚最美的风景,体现了达斡尔族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达斡尔语称球门称为“阿那格”意思是狩猎营地和“耶热”,意思是野兽洞穴,他们把曲棍球运动比喻成猎人在狩猎中到猎场安营扎寨,并前往野兽洞穴堵击野兽的生产活动[3],说明达斡尔族人把打曲棍球当作是一场狩猎活动。

达斡尔族人赋予曲棍球一些特定的涵义。过去姑娘们出嫁时要带上一根精美的球杆,以示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期望;达斡尔族语言中的一些生动比喻也与曲棍球有关,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样到处乱扔”。对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进的人,达斡尔人常比喻说:“真是块歪木,只配做曲棍球球棍”。

曲棍球是一项竞争激烈、危险性较高的运动。在曲棍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球棍相撞和飞球突至的情况,如果参赛人员稍不注意就会被击伤,危险性很大。正因如此,达斡尔族曲棍球塑造了达斡尔族人别样的意志品质:(1)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曲棍球比赛不仅激烈,持续的时间也较长,除了要有良好的体能之外,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卯足干劲拼到比赛结束的最后一刻,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环境不知不觉培养了人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2)万众一心、集体主义。由于曲棍球比赛竞争激烈,攻防转换快,技战术配合密切,比赛状况瞬息万变,所以每位队员都需具备这种万众一心、集体主义精神。(3)团结友善、互信互勉。这项运动需要默契的团队合作,参赛人员在比赛中团结友善、互信互勉,营造出和谐的团体氛围。(4)傲雪凌霜、不畏艰苦。娴熟的个人技术和默契的团队合作是曲棍球比赛中不可缺少的,只有长时间周期性的艰苦训练,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准,才能打出属于自己团队性情的曲棍球比赛,这就要求每位队员都具备傲雪凌霜、不畏艰苦的精神。

3 结语

从物质文化(即曲棍球的球与球棍,相关的文学作品、史料、书籍等),制度文化(即达斡尔族人打曲棍球的节日,达斡尔族曲棍球的规则),精神文化(这里从思想、情感、心理、审美情趣、意志品质这几个层面对精神文化进行剖析)对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进行剖析,让读者对这项运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作为一项凝聚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一运动项目,更需要学习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传统体育运动在现代化过程中,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现代体育运动之中,使“贝阔”这项古老的体育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鄂金伟.达斡尔族“颇列”渊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190-190.

[2]丛密林. 从契丹“击鞠”到达斡尔“贝阔”演变的历史考察[J]. 中华文化论坛,2016(02):103-106.

[3]毅 松.曲棍球民族——达斡尔族[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4):54-54.

[4]白志忠.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文化探骊[J].山东体育科技,2014(4):26-29.

[5]张泽承,韩 政.达斡尔曲棍球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

[6]小 草.达斡尔族和达族引以自豪的曲棍球[J].内蒙古林业,1997(10).

[7]孙 岩.传承千年的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220-220.

[8]王咏曦.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3):99-99.

[9]刘建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曲棍球运动和曲棍球文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10):53-54.

The Hockey Culture of Daur

Hu Xiangwen Liu Bo(Sports Institute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from the material culture (i.e., hockey ball and stick, related literature, historical books, etc.), system culture (i.e. the Daur people playing hockey Festival, Daur hockey rules), spiritual culture (here from the thought, emotion, psychology, aesthetic taste, does th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these layers in the face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Daur hockey culture, let the readers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

Keywords:Daur hockey culture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棍球达斡尔族文化
对曲棍球比赛中短角球进攻得分重要性的探讨
曲棍球:持一棍而动全身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论达斡尔族通婚趋势
达斡尔族文化认同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