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实现网络气象新闻通俗化

2017-11-04王连珍

卷宗 2017年28期
关键词:通俗化策略

王连珍

摘 要:气象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新特点,随着互聯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关注气象信息,如果网络气象新闻太过专业,阅读者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因此,网络气象新闻应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受众传递气象信息。本文将网络气象新闻的专业性化与通俗化进行比较,并就如何实现网络气象新闻的通俗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气象新闻;通俗化;策略

气象新闻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也会对农业、工业等的发展造成影响。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气象信息的重要途径,许多网络气象新闻在语气和用词上,都体现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使网络气象新闻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1 网络气象信息的专业化与通俗化

与过去的网络气象新闻相比,现阶段的网络气象新闻在通俗化方面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气象行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但要让更多的受众理解气象新闻,就需要进一步实现网络气象新闻的通俗化和社会化。气象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比如,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的血管会收缩,随着周围阻力的增加,动脉平均压也会升高,从而引起心肌严重缺氧,所以心肌梗塞发病率在寒冷天气下会增高。通过对网络气象新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要实现网络气象新闻通俗化是完全可能的。

比如,在一则气象专家解析台风“玛娃”特点及风雨影响的新闻中这样写到:从大气形势来说,目前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大陆地区,且盘踞北纬30°左右呈带状;从今年气候监测的强度来看,8月以来南海季风指数偏高,南海季风强度偏强。可以说近半个月以来,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都呈稳定的状态。受北侧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向西移动,而受西南季风影响,台风的路径会有偏北分量,因此在副高和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在菲律宾附近生成的热带低压主体移动方向是西北方向,但与大陆的交点都在广东沿海,因此才会出现台风频频光顾广东的现象。在这则新闻中,涉及到南海季风、副热带高压、西南季风、热带低压等专业词汇,阅读者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再来看另一则新闻:今年第17台风个“古超”今天上午8点钟在巴士海峡内生成,10点钟其中心位于闽粤交界东南约455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0.6度、东经120.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8百帕,七级半径120-160公里。预计,“古超”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今天中午以后强度将逐渐减弱,今天晚上将移入台湾海峡南部海面,以后趋向福建南部沿海,并可能在上述沿海或附近海域减弱消失。在这则网络气象新闻中,语言就比较通俗,读者理解起来没有难度。由此可见,在两者新闻中,前者采用了专业词汇,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后者则避开专业词汇,读一遍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2 实现网络气象新闻通俗化的途径

2.1 注意新闻标题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中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所以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标题有吸引力,受众才会有兴趣继续阅读其中的内容,网络气象新闻也一样。要实现网络气象新闻的通俗化,首先就需要实现新闻标题的通俗化。而在标题中应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指单纯的分享气象信息。如果标题只是简单的说明天气状况,会让人感觉语言上的冷冰冰。一个好的网络气象新闻标题,不仅要能够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其传递的资讯内容,还要让人们有读下去的欲望。所以,在确定网络气象新闻标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标题要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出来,且语句必须通顺。比如,错误的标题为:《天气好转,成都5日气温突破29℃》,在原文中是说的9月3日晚上和4日白天阴天见多云是主基调,最高气温在25℃,到9月5日,最高气温为29℃。如果以《天气好转,成都5日气温突破29℃》作为新闻标题,则说明在之前没有达到过29℃。所以,正确的标题应该是《天气好转,成都5日气温回升至29℃》,说明在9月3-4日前温度曾达到或超过29℃。第二,新闻标题应通俗易懂,不宜使用专业性很强的词汇。比如,《切变线稳定长江中下游暴雨持续》与《冷暖空气对峙长江中下游暴雨持续》,很明显后者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

2.2 对比喻手法进行合理运用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描写气象新闻,会使读者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达不到为大众传递气象信息的目的,气象新闻的价值也无法体现出来。而比喻手法能够将一些抽象、深奥的内容形象、浅显的表达出来,并将枯燥的专业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比如,云有多种类型,卷云、卷层云、卷积云、高积云、高层云、积雨云、碎层云、碎雨云等,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很难对不同类型的云作出正确的区分。因此,在网络气象新闻中,可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述这些云。卷云可用“白色的羽毛”来比喻;卷积云可用“棉花团”来比喻;高积云可用“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来比喻。通过比喻的形式,不仅能够将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还能加深学生对新闻内容的印象,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传播气象信息的目的。

2.3 对拟人手法进行合理的运用

拟人手法是语言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通过将人或物表写成物或人,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充满情感。所以,在网络气象新闻中,可通过拟人手法为读者传递气象信息。比如,森林可以截留10-20%的降水量,能把50-80%的降水量渗入地下成地下水,地面径流只有6%左右。据计算,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还可增加水库的库容、减少灾害,缓和旱期水分的不足,另外森林可以防泥固土、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延长无霜期,可称为一名绿色卫士。在这则新闻中,将森林比作卫士,可见其功能之强大,其地位之重要性。

2.4 对引用手法进行合理的运用

在网络气象新闻中,对成语、古诗词、谚语等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使网络气象新闻更具说服力,还能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对读者进行启发。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谚语,都是人们判断天气变化的重要依据。将这些谚语用于网络气象新闻中,能够让读者一读就明白天气情况,从而在生活中做好相应的措施,以免天气突然变化而措手不及。并且,成语、谚语等通俗易懂,能够使网络气象新闻更加社会化,人们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气象新闻是网络新闻的一种重要类型,为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气象新闻信息,就需要实现网络气象新闻的通俗化。因此,气象新闻的标题要合理,既要反映文章内容,又要通俗易懂,不能以偏概全。而在气象新闻内容中,则要注重对比喻、拟人、引用等文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实现网络气象新闻的通俗化。

参考文献

[1]姜殿荣,窦建虎.如何将网络气象新闻写得"出彩"[J].陕西气象,2016,(2):51-52.

[2]郭晓薇.探讨专业气象网站天气新闻的写作技巧[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106-107,116.

[3]张晓霞,王灵玲,王华等.论新媒体时代气象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技巧[C].2014:584-588.

[4]郭晓薇,刘英轶,袁丽军等.专业气象网站在挖掘深度报道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3):115-117.

[5]徐栋,李孟頔,张旭等.3G无线传输技术在中国气象频道新闻直播节目中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42(9):78-82.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俗化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Passage Four
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
与艺术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