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枫荷与杉木树种混交造林试验初报

2017-11-03卢应贤

绿色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混交林生长量杉木

卢应贤

摘要: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 cm,平均树高为7.19 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 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 cm,1.46 m,0.0091 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 cm,平均树高为6.43 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 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 cm,1.11 m,0.0073 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关键词:半枫荷;杉木;混交林;纯林;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Q79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9017304

1 引言

半枫荷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半枫荷属(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T.Chang)。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具有枫香属(Liquidambar)和蕈树属(Altingia)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研究金缕梅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3]。它的叶子,一半形似枫叶,另一半似荷叶形状,木材材质优良[1],旋刨性良好,可作旋刨制品[3]。其根、枝、叶以及树皮和花蜜,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血等功效[2]。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针叶造林树种之一,在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其生长快,材性好,单产高,分布广[5],用途多。但因其针叶养分含量低,林地自肥能力差。随着大面积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发展,单纯经营同一树种,导致林地肥力下降,易引发森林病虫害,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因此,选择针阔混交,既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又能提高林木生长量[7]。为此本试验于2010年开始,进行了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造林试验,旨在为半枫荷与杉木混交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台田村,系57林班5大班5小班(东经 116°47′17″~116°47′28″、北纬26°36′32″~26°36′36″),面积3.6hm2。试验区地处中亞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有大陆性山地气候特点。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试验区年平均气温19 ℃,极端高温38 ℃,极端低温-4 ℃,日均温≥10 ℃的年积温4600~4900 ℃,无霜期260~270 d,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 mm,试验地海拔高570~730 m,坡度24°左右。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层厚75 cm以上,腐殖质厚8 cm以上,质地疏松肥沃,立地质量Ⅱ级,造林前地类为采伐迹地。

3 试验方法

3.1 试验设计

于2010年2月底,用来自江西省大余县1年生半枫荷实生苗和来自建宁县长吉苗圃1年生杉木实生苗造林试验,苗木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苗木规格:半枫荷地径0.75 cm以上,苗高60 cm以上;杉木地径0.45 cm以上,苗高30 cm以上。

在同一个小班内选3块坡度、坡位、坡向相近似实验地进行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造林对比试验,采用沿山顶至山脚带状种植,垂直带宽30 m,进行3次重复,不同重复之间用二行火力楠隔开。混交方式采用株间混交,混交比例为半枫荷∶杉木=1∶1;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从山脚至山顶带状均匀定植,初植密度为3600株/hm2(株行距1.67 m×1.67 m)。试验总面积3.6 hm2。造林前劈草炼山、清杂、挖尽五节芒头,剩余物堆烧。块状整地,穴面60 cm见方,深40 cm,底40 cm见方,挖明穴回表土。造林当年4月扩穴培土一次(7~10 cm),8~9月全面锄草松土一次(深7cm)第二年全面翻土一次,劈除萌芽条[4],每株施复合肥125 g,第三年每株施复合肥150 g,并在4~5月、8~9月,各全面除草松土1次。第四年的4~5月、8~9月各全面除草松土1次。

3.2 调查方法

在试验地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上、中、下坡位设置20 m×20 m的方形标准地27个,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生长量调查,标准地内的各树种采用每木检尺,测定其胸径,树高,计算单株蓄积量;保存率调查,以标准地内各树种保存株数除以造林各树种株数。郁闭度调查采用样点法中的抬头望法。

3.3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DPSv7.55版软件进行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地各树种生长量指标分析

4.1.1 純林半枫荷与混交林中半枫荷生长分析

试验调查结果详见表1。由表1可见,混交林中的半枫荷平均胸径8.14 cm,平均树高7.19 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 m3,保存率89.3%,分别比纯林半枫荷高出1.48 cm,1.46 m,0.0091 m3,2.2%。经方差分析表明:混交林中半枫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保存率,与纯林半枫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保存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详见表1。

4.1.2 纯林杉木与混交林中杉木生长分析

由表1可见,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8.84 cm、平均树高6.43 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 m3,保存率93.7%,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1.19 cm,1.11 m,0.0073 m3,1%。经方差分析表明:混交林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与纯林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纯林杉木与混交林中杉木保存率则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2。endprint

4.2 半楓荷、杉木坡位间生长分析

4.2.1 半枫荷坡位间生长分析

试验调查结果详见表3。由表3可见,半枫荷下坡位的平均胸径8.54 cm,比中坡位的平均胸径高出1.22 cm,比上坡位的平均胸径高出2.2 cm;半枫荷下坡位的平均树高7.57 m,比中坡位的平均树高高出1.27 m,比上坡位的平均树高高出2.06 m;半枫荷下坡位的平均蓄积0.024 m3,比中坡位的平均蓄积高出0.0074 m3,比上坡位的平均蓄积高出0.0125 m3;半枫荷下坡位的保存率90.8%,比中坡位的保存率高出3.4%,比上坡位的保存率高出4.4%。经表2方差分析表明:半枫荷坡位间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蓄积、保存率均有极显著差异。

4.2.2 杉木坡位间生长分析

由表3可见,杉木下坡位的平均胸径10.93 cm,比中坡位的平均胸径高出3.3 cm,比上坡位的平均胸径高出4.73 cm,经方差分析表明:杉木平均胸径坡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下坡位的平均树高7.39 cm,比中坡位的平均树高高出1.96 m,比上坡位的平均树高高出2.77 m,经方差分析表明:杉木平均树高坡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下坡位的平均蓄积0.0392 m3,比中坡位的平均蓄积高出0.025 m3,比上坡位的平均蓄积高出0.031 m3,经方差分析表明:杉木平均蓄积坡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下坡位的保存率96.1%,比中坡位的保存率高出3.7%,比下坡位的保存率高出4.9%,经方差分析表明:杉木保存率坡位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详见表4。

4.2.3 杉木平均树高坡位处理(纯林、混交林)组合的比较

由表4方差分析表明,杉木树高处理(纯林、混交林)随坡位变化互作显著,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测验,各处理(纯林、混交林)坡位组合树高平均数的显著性测验结果详见表5。由表5可见:杉木树高各处理(纯林、混交林)坡位组合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混交林下坡位生长最快,纯林上坡位生长最慢。

4.3

通过试验调查得出,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7年生的郁闭度为0.9,半枫荷纯林的郁闭度为0.7,杉木纯林的郁闭度为0.8。

5 结论和讨论

(1)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纯林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纯林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

(2)混交林中半枫荷的保存率明显高于纯林半枫荷的保存率,而混交林中的杉木与纯林杉木保存率则没有显著差异。

(3)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的生长量指标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4)在纯林杉木与混交林杉木中,树高处理(纯林、混交)随坡位的变化互作显著。

(5)7年生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郁闭度为0.9,高出纯林半枫荷0.2,高出纯林杉木0.1。

(6)通过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杉木纯林、半枫荷纯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树种生长量混交林生长比纯林好,可为林业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厚淘,宋培浪,韩国营,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的最新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21):210~212.

[2]曹展波,林小凡,杨 桦,等,林洪.半枫荷实生苗生长规律培育技术[J].南方林业科学,2015(5):18~21.

[3]张东生,凌发湘,凌巧逢,等.半枫荷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9):47~48.

[4]福建省林业厅.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R].福州:福建省林业厅,2014:72.

[5]俞新妥.杉木栽培学[M].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1996,1~2.

[6]范金妹.杉木良种幼林树高比较分析[J].福建林业,2016(184):43~45.

[7]林圣安.枫香与杉木混交林造林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8):137~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交林生长量杉木
包扎方式对核桃枝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一年间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