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曲折,写出波澜

2017-11-03黄雅琴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螺丝刀波澜误会

黄雅琴

作文要写出波澜,一定要精心构思,那么我们就要教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如果学生们都能将常见作文方法的精髓学会,那他们的作文一定会出奇制胜。

一、抑扬法

抑扬法是組织篇章时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重要方法。抑扬手法可以先抑后扬,也可以先扬后抑。

比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长妈妈就是欲扬先抑:我实在不太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一到夏天,睡觉的时候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样的文章不仅使文章的亮点展现出来了,还使文章有了曲折和波澜。

二、欲露先藏法

欲露先藏法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念法,它是指将要明白说清的事情,故意不说明白,采取悬念法先藏后露,形成一波三折的喜剧效果。

比如,在《羚羊木雕》一文中,作者在开头就设置了悬念,那一句“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就将读者带入了文章,当我们读到这一句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下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在生活中只要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是很有趣的,甚至是曲折多变的。当学生把这些事物事件的内在纹理以巧妙的组合方式表达出来,就能显示出文章的悬念,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很出彩了。

三、误会巧合法

所谓“无巧不成书”,把这些巧合和误解写出来,可以形成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生动,并形成对比、映衬或讽刺的效果。

下面,我们看一个优秀的习作实例:《一把螺丝刀》。

他刚要撬门,被一个稚嫩的声音吓到了,“叔叔,你在干什么?”“我,我,我想喝点水。”于是孩子请他进门了……“爸爸被抓了,小朋友都说我爸爸是贼,他们都不同我玩了。”“别哭孩子,爸爸会回来的。”他起身要走……“叔叔,你的东西!”他回头一看,一把螺丝刀,心里顿时觉得被捅了一下。

小偷和“贼”的孩子,发生了一场因小孩误会而产生的对话。在这样的误会中孩子的单纯、天真、善良十分鲜明地被描绘出来了。它不仅触动了小偷的心,也触动了读者的心。

四、情节转折法

情节转折法是指作文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依照常理顺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往下发展,通过情节的突然变化,造成“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同样,我们看一个优秀的作品实例:《飘动的红领巾》。

“这是找给你的钱。”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小掌柜”递给我一大把纸币。走出店门,同伴对我说:“你把钱数一数吧,那小男孩是不是少找钱呢?”于是我数了一遍,多了五元钱?……“叔叔,对不起。我少找了你两元钱,给。”……

文章虽然短小,但是人物呼之欲出,而且反差是那么的强烈。尤其是喜剧性的结尾,突然却十分合情理。情节的突然转折不仅讴歌了美丽的心灵,还增添了文章的神采。endprint

猜你喜欢

螺丝刀波澜误会
波澜
误会
堪称工艺品的螺丝刀
自制磁性螺丝刀
寻找失踪的少女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你误会了》等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