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颐和园乔木资源及种植配置分析

2017-11-03赵京城李杰

绿色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乔木颐和园

赵京城++李杰

摘要:指出了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璀璨明珠,颐和园拥有着丰富的乔木资源及经典的植物造景手法。全园现种植了3.5万余株各类乔木并遗存一、二级古树名木1601株,是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珍惜资源。对颐和园乔木进行区域样方测量及全园实地普察两种方式取得的数据来源,结合品种数量、群落结构、种植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古典皇家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手法,进而对未来颐和园乔木资源科学利用与种植配置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颐和园;乔木;资源及种植配置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9005403

1 引言

颐和园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园林史上不朽的佳作,它将中国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发挥到了极致。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代表了我国传统的植物造景的最高水平,作为北京市“三山五园”规划中“三轴两核九重心”的双核之一,颐和园的科学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 m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在园林要素中具有生命周期长,遗传信息丰富,种植相对固定,景观效果显著,文化寓意丰富的独有特点。各种类乔木在颐和园植物配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百年前的古树名木更是保存了相当文化信息的活文物,对颐和园的乔木资源及种植配置加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挖掘和发展皇家园林植物文化,传承经典乔木种植手法,为颐和园树木景觀的维护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作为景观骨架的全园3万余株珍贵乔木,在园中即构成优美的环境,渲染宜人的氛围,又起到衬托园林建筑主景的作用。“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乾隆在御制诗中“满山松柏成林, 林下缀以繁花, 堤岸间种桃柳, 湖中一片荷香” 的描述,既是颐和园植物造景宗旨,又是对其植物景观配置效果的高度概括。

2 颐和园的乔木种植历史沿袭

颐和园的植物景观是在万寿山昆明湖的天然地貌基础上,经过造园师的精心营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了清代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与园林造景的典型要求。1750年清漪园建园时,元代翁山,即今日之万寿山,乔木资源并不繁茂的翁山山体根据造园要求栽植了大量树木。根据《御制诗》描述,万寿山的植被是从外地移栽树木逐年经营而成,以常青的松柏统一整个山体,间植多类落叶树种。前山殿阁密集,建筑周围成行成列种植柏树,顺山势密植群柏,体现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景观。后山轩堂分散,山水曲折幽静,多种植松树,松柏间栽植栎树、山桃、杏、元宝枫、槐树、栾树等,突出季节的变化。

从《奏销档》92卷(1786年)记录万寿山的树种及《圆明园万寿山匠作则例》(1784年)中,对万寿山花果木的记载进行查阅。汇总这些文献共罗列了数十余种花果树木,包括“菓松(红松)、马尾松、木兰芽、菠萝树、柏树、罗汉松、红梨花、大山里红、白丁香、红丁香、白日红、山兰枝、明开夜合(丝棉木)、棣棠花、文官果、鸳鸯桃、杨树、大山杏、小山杏、黄绶带、山桃、柿子、核桃、马英花、白梅、红梅、白碧桃、红碧桃、千叶杏、黄刺玫、探春花、垂柳、珍珠花、梨子树、沙果树、栗子、梅花、碧桃、迎春花、梧桐、楸树、樱桃、梨花、苹果、西府海棠、芍药、山丁”,为人们对一代名园的乔木资源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历史依据。

3 颐和园乔木资源现状监测及乔木群落结构

3.1 地理概况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地处暖温带上,地理坐标为 39°54′20″N,116°25′29″E。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温度在-20~-14 ℃之间,最低可达-27 ℃以下;夏季炎热,温度在 35~40 ℃之间,最高可达43 ℃;春秋季温度适宜。北京常年有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则盛行偏南风。该地年均降水量为 595 mm。

颐和园的乔木群落是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其中又以万寿山乔木种植方式及种类表现为为多样性及复杂性。东西长约 1000 m,高 58.59 m,山体表面积约为36万m2。万寿山在西北郊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地处昆明湖以北。南坡主要树木为松柏,北坡则以松树为主,其中散植着落叶乔木,其间点缀着诸多灌木,坡降大,地势较为复杂,是典型的山地园林。

3.2 颐和园乔木资源现状调查

3.2.1 普查方式:覆盖颐和园辖区全部陆地面积

对所有乔木分区逐一登记记录,并对全园1601株古树进行生长势观测。此次乔木普查将颐和园划分11个区域48小区(绿地)进行,勘得全园实有树木51163株(含灌木), 其中常绿乔木10种,21634株;落叶乔木82种,13423株。

3.2.2 样方取样方式:与林业大学生态监测项目组对颐和园乔木进行调查

(1)本次颐和园乔木资源调查研究设计了万寿山共 18 个乔木样方群落。其中 5 个位于前山、6 个位于山脊、7 个位于后山,调查面积共 0.72 hm2,各样方群落概况见表1。

(2)颐和园乔木频度分析。调查中乔木出现频度最高的是侧柏,频度为 89%,其次是油松,频度为 61%,余下依次是山桃 56%、栾树 33%、圆柏 28%。在 10 种频度最高的乔木中,只有常绿树种有侧柏、油松、圆柏和白皮松 4 种,且侧柏和油松的频度均较高(图1)。

通过分析万寿山各植物群落可以发现:侧柏、栾树和山桃是优势种。万寿山前山的植物群落的主要功能为造景,以衬托前山建筑群落之美,因此人工种植了大量侧柏、圆柏、油松、白皮松等常绿针叶树种。而后山的群落除了造景作用外,担负着生态功能,因此后山的植物配置主要是模拟自然界的针阔混交型群落。从群落组成和结构上看,栽培观赏乔木在万寿山植物群落中占有较大比例,对乡土植物的利用数量比较充分。但相对而言,落叶乔木选择范围还可以扩大,且落叶乔木在北京秋天极具观赏性,植物色叶景观效果极好。endprint

3.3 颐和园古树种类及分布

颐和园古树资源丰富,现有古树1601株,占北京市古树总数(4万余株)的近 4%,其中一级古树97株、二级古树1504株。呈现“前山柏、后山松、西柏多、东松多”的格局(表2)。

4 颐和园乔木种植配置

研究颐和园的乔木种植配置,绕不开颐和园历史上的两个时期,即乾隆修建的清漪园和光绪重新修建的颐和园两个阶段,而以清漪园的植物配置最能体现其造园艺术,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乔木的种植配置,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

4.1 万寿山是以松柏槲为主自然乔木景观

万寿山的前身瓮山在清漪园兴建之前林木并不茂盛,《帝京景物略》称瓮山是一座“土赤坟,童童无草木”的秃山,为了再现北方诸山峦松槲混交林的天然植被形象,乾隆皇帝在万寿山上采取了松柏等常绿植物为主,槲、枫、柳、栾、楸、桃等落叶植物为辅的植物配置策略, 并不惜代价从外地移栽相对较大的树木,在短时间内将童山改变成“叠树张青幕,连峰濯翠螺”的葱山翠岭。

4.2 西堤桃红柳绿的滨水乔木景观配置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同样在植物配置上也采取了类似于苏堤桃柳间植的手法。“松竹依然三曲径,柳桃改观六条桥”就描写了乾隆用桃柳問植的植物配置手法改造西堤,形成了杨柳依依、桃红柳绿富有江南特色优美植物景观。目前颐和园西堤自玉带桥以北仍保持着18株“古柳”群落,同时西堤还栽有大量的桑树和榆树。这些宝贵的古桑古柳群落对研究清漪园的植物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4.3 生活气息浓烈的庭院植物景观

宫廷院落的植物配置充满着生活气息。如乐寿堂以成片白玉兰而闻名,玉澜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栽有大型乔木国槐树配以石榴、竹丛等植物,槐树有着很好的遮荫效果,自古就有“槐荫当庭”的配置手法。谐趣园内柳树环湖是早春踏春绝佳去处,园中东北方向一组假山配以北方特有本土乔木大叶榆树,园林意境幽深,曲径茂林,别有洞天,深秋一派北国丛林璀璨金黄景观。

5 对颐和园乔木资源利用与种植配置的建议与展望

5.1 乔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要以史为镜,种植尊重历史

古典园林的建筑和植物景观是一个整体,如同建筑的修复遵从修旧如旧的原则,古典园林乔木资源的保护与恢复也应按照历史的原貌来进行。不可盲目种植,尤其是不能改变其整体风格,避免对本土文化产生剧烈冲击,毁坏已有风格。颐和园的某些区域出现外来红花洋槐、雪松、紫叶碧桃等树种均需审慎考虑, 例如位于听鹂馆栽植了常绿乔木雪松,耕织图景区中红花碧桃、大量银杏及紫叶李的应用使得本具农桑文化的耕织图景区偏向现代园林的氛围,就与造园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似有不符,甚至相违背,这些都需要未来加以研究审视。

5.2 乔木苗源精品化,日常管理经常化

与现代园林的营造不同,皇家园林的乔木种类并不丰富,因为皇家园林的植物景观在于所选树木自身姿态的雅致以及文化的含蕴,同时与建筑的体量要相匹配,如何匹配就要做到种植管理精细化,修剪整形经常化。

5.3 保护古树,重视活文物,保留皇家园林的精髓

古树是传统皇家园林的灵魂,是其历史感的体现。高度重视颐和园已有古树名木,特别是清漪园时期的植物及种植配置是现在当务之急。这些古树名木历经苍桑, 是真实历史信息的记录和传递者,蕴藏了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颐和园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宜有计划,早谋划,提早完成所有古树基因的提取、保留和复制。

5.4 关注颐和园古树后备树选择与培养,加强乔木管护,培养未来的古树

古树后备树选择可参考《北京市古树名木评价标准》中按胸径确认分级标准,对径级即将达到标准的植株进行定位、标记、建档,作为后备树。现颐和园园艺部门已逐步通过调查确认符合后备树标准的植株共5种101株。并对于分布于万寿山山地的古树后备树,逐渐恢复其原有伴生的下层灌木和野生地被植物,构建古树后备树周围的原生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扰。

5.5 倡导生态旅游,适度旅游开发

旅游活动超过一定的强度将会对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造成损害。颐和园万寿山植物群落受旅游活动较强,而全园 70%的古树集中在万寿山前山,因此更应注重植物的生态价值并加以保护,要考虑其环境容纳量,倡导生态旅游,让游客建立起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这样才能更为长远地传承颐和园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园林植物文化。

参考文献:

[1]马 欣,李树华.颐和园与清漪园时期植物景观的对比研究[C]//陈自新.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翟小菊,张 龙.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研究[C]//陈自新.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谷 媛,狄雅静.颐和园植物历史景观复原探讨[C]//陈自新.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乔木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颐和园
找出犯罪嫌疑人
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神兽失踪”:系复制品
颐和园共73件南迁文物与史料 60多年来首次面世
超级隐身术
罪犯的忏悔丁丁名师现场
关于电视的风波
兔兔主编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