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施爱”

2017-11-03朱国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成长心灵

朱国才

世卫组织对健康的概念界定如下:个体的社会关系、心理和生理均处在良好的状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导致教师及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危机感、焦躁、忧虑等负面情绪增大了校园危机,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笔者基于自身工作经验,以“巧施爱”的视角来谈一下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工作。

一、巧施爱——用真情之爱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需要真心付出,将关爱、严爱、尊爱、友爱和慈爱交织到一起,做到收放有度,通过以下方面来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一)提高认识,优化方法

学者马洛斯指出,个体的心理品质需要放在现实环境条件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教师要运用生动、贴近生活和具体的材料,采取多样化、活泼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形成否定情绪,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控能力。期间,可以利用班级的集体效应,让“先进“的同学去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让他们能够通过班集体感受到关爱和温暖,用学生的爱心来促进全体同学心灵的健康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家庭教育能够始终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

(二)循序渐进,通过爱来唤醒和引导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需要漫长的周期。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用爱来帮助学生,构建出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以便师生能够及时、无障碍地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秉持宽容、关怀、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用爱来唤醒和引导学生,及时、正确地开展心理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体念,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

(三)持之以恒,强化爱的教育的效果

惯性效应是影响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欣赏、鼓励学生,多一颗爱心,用爱来帮助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一旦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正确的行为表现,教师要通过爱的语言来进行感化,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四)净化周边环境,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当前,学生心灵成长会受到高速发展的社会環境的深刻刺激和影响,诸如游戏、电影、电视和社会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要积极会同家长、社会共同为学生构建快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帮助学生正确抵制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够处于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促进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二、结束语

爱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活力和生机,可以解决学生教育活动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有学生都如同嫩苗一样,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用雨露、阳光和春风般的爱来对他们进行灌溉和培育,用爱的教育来帮助学生在和谐和温馨的环境中得到健康的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健康成长心灵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