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记

2017-11-03刘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昆虫

刘杰

时光如梭,每次处理完班级事务后,我都在感叹,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多么重要的事啊!以前,我总以为班主任就是管管班级纪律,处理学生纠纷吗?其实不然,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每一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才能准确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近期,我逐渐发现孩子身上藏着许多小秘密。上周,在同学们都忙着学习时,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却犯了严重的错误——逃课抓蜜蜂。逃课?!在我们成年人中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我一个班主任来说,这也是学生错误中最严重的等级了。当时,我严厉地批评了孩子,孩子哭了,眼泪中带着委屈。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是感到他害怕极了。我也疑惑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想到逃课呢?放学后,我把孩子的家长叫到学校。家长知道逃课的事时,非常吃驚,严厉批评了他,并一起分析了逃课的严重危害。他似乎慢慢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过了几天,他又重演了逃课这一幕,这次不是捉蜜蜂,而是捉蚂蚁。并且他认真地告诉我:“刘老师,你知道吗下雨后,蚂蚁一定会出来走动,所以我才会忍不住想捉几只回家好好观察,法布尔不是也这样研究昆虫吗?”这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小秘密。我再次请家长来到学校,这次不是“告状”,而是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童年。听家长说,他从小喜欢读书,在家里有自己的书架,摆满了文学、历史、哲学和百科方面的书籍,他有两个书桌,地上铺了色彩鲜艳又舒适的软垫,阅读的环境舒适、温馨。他看书时非常认真,阅读也非常流畅迅速,可能和他认字早有关系,在幼儿园大班他就会认将近1千个汉字,一本八九万字的郑渊洁童话,不到半天就看完了。而且他有个特点,看完文学书之后他喜欢讲出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经常让他给小朋友讲《西游记》。看完动物书后,喜欢对照书本去观察昆虫,每到夏天的夜晚他都要去海边的树林里观察知了是如何蜕变成蝉的,白天去海滩抓螃蟹,家里养着乌龟、鱼、蟋蟀、蝈蝈等动物,还分别取了名字。他对动物非常入迷,尤其崇拜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对他的作品《昆虫记》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我恍然大悟,心中充满了愧疚,我不应该在第一时间什么也不问,就对孩子一番严厉的批评指责。我想一定是他太喜欢蜜蜂了,才忍不住逃课的。逃课确实是违反了纪律,但他用这段时间是去观察昆虫。事后,我又找到孩子,让他说说观察昆虫后有什么发现,他高兴极了,认真的和我说着蜜蜂的形态,如何采花蜜等。

从此,他和爸爸妈妈约定,在学校绝不动虫子,绝不逃课,否则甘愿受罚。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后,也决定在学校、家庭两方面督促孩子遵守纪律。经过这次“昆虫记”事件,我在实践中证实了,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并耐心地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很可能就被我们一次不经意的打击随之消失。平时,我们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老师、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他们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水波一样。

我们老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昆虫记法布尔昆虫
法布尔
读《昆虫记》有感
夜读《昆虫记》
夜读《昆虫记》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有趣的无脊椎动物
我的昆虫朋友
蝉壳
昆虫产卵跟鸡生蛋一样吗?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