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自主性绘画欣赏与解析
——从儿童自主性绘画谈起

2017-11-03李文馥

幼儿100 2017年30期
关键词:画者儿童画幅画

文/李文馥

儿童自主性绘画欣赏与解析
——从儿童自主性绘画谈起

文/李文馥

儿童画是创造性艺术,其精髓是自主创新;儿童画又是综合性艺术,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儿童画是儿童表达自我的情感、美感、创意、心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儿童画非常适合作为儿童自主创新教育的载体。但是较为普遍实施的临摹示范画教学却扭曲了儿童画是创造性艺术的本质特征,从而会扼杀儿童的想象力,阻碍儿童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不能运用模仿画作为自主创新教育的载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我们提出了儿童“自主性绘画”这一新的儿童画概念,并将自主性绘画定义为:“引导儿童依自己的创意,按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的、不断自主创新的绘画活动”。按此定义,自主性绘画的主要内涵是:

1.自主创新:凸显我的绘画我做主,不是他主创新。

2.强调原创性:是原始创新,不是模仿创新,不是山寨创新。

3.新颖性:新奇独特,显示个体特征,具童心童趣,独一无二。

4.不断创新:不能停滞于已有的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性创新。

自主性绘画欣赏和解析

这里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和读者一起来欣赏并解读儿童自主性绘画的特征和内涵。

图1 对打针恐惧情绪的大渲染

图1 打针 男 4岁半 陈虤 北京西郊机场幼儿园

图 1这幅画,乍一看会使读者感到惊异,甚至茫然不解,再看图画标题便怵然了解童心。这幅画是一位4岁半男孩所画,画面表现的是医生给孩子打针的场面,表达的是孩子们对打针的恐惧感。很显然,这幅图画肯定是小画者自己的创作,任何教师和家长都不可能设计出如此这般的示范画。下面我想和读者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幅娃娃作品:

其一,主题思想:对打针的恐惧感,就是“我害怕打针”。

其二,画法特点:夸张法,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对打针的恐惧感。我们从画中看到,夸张的重要媒介是鲜血和针管。

夸大针管:让针管的长度比儿童身高还要大,这种夸大的形容是表达孩童心目中对引发疼痛的工具的恐惧。

渲染鲜血:画中最显眼的是鲜血——令人触目惊心的血包、血流和血滩。那针头刚一扎到小屁股上,立即鼓起硕大的血包,随即鲜血流淌,进而血流成滩,给人一种“血流成河”的动态观感。自己身上流出好多血,令儿童非常恐怖。

一般而言,对图画的解读本可以到此为止,但仔细观察,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了深入理解儿童对打针的心灵恐惧,我们不妨再从小画者的画法功夫上仔细端详。通常,孩子们绘画流水、流血等流体,多是画一溜液体的水滴状或线条,而这孩子却对画中的鲜血做了反复加工 ,把血流描绘成“喷涌”状态,地上的那滩血,似乎反反复复地使劲画了许多横线,且又用红笔加深涂色。这说明他要特意渲染打针的可怕,也表明“打针”对小孩子心灵的深深震撼。这幅画的小画者,用他的创意、构思、构图和画法生动而又形象地说明:儿童画是儿童心理活动的表现。如此,我们可以帮助小画者给他的画起名为《恐惧情绪大渲染》。

图2 令读者自叹不如的创造性想象

图2这幅画的绘画背景是“种子”为主题的课题活动,是生态式主题融合教育活动。这是笔者主持的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宜昌市卫生幼儿园是参加研究的幼儿园之一,《监测》一图的小画者是实验班大班的幼儿。教师指导孩子们围绕主题绘画,全班儿童的画作各有创意,各具新颖独特性。

我们着眼观看图画,似有点看不懂,那就请先听一听小画者的讲述。她说:“种子娃娃种在地底下,看不见自己的小芽芽长得有多高了,它们就用电脑,从电脑上看自己长得好不好。”孩子的一席话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种子运用电脑监测豆苗生长态势。依据小画者的讲述,我们给画取名为《监测》。这幅画为许多欣赏者叹为观止。解读这幅图画,应着重其三大特征,一是创造性想象,二是知识重组,三是构图特点。

图2 监测 邱晨辉 女 6岁 宜昌市卫生幼儿园

创造性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把不同的事物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颖的事物的能力。在这幅画的设计中,小画者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芸豆种子以人的精神,把种子的活力、生长发育特性与电脑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凭借想象创编出《监测》这篇新奇故事,并由此设计出电脑正在监控豆苗生长的神奇构思和美妙构图的创造性想象画作。这就是孩子自己设计、自我独创的自主性绘画。如此超越现实的创造想象图画,是孩子用心灵谱成的,是令成人都自叹不如的自主创新成果。

重组知识:知识重组是创新的关键。这孩子在“种子”主题学习中知道种子具有内生活性,能生根、发芽、长叶……她也知道电脑的许多功能,知道操纵电脑可以显示各种图像。种子监控小苗生长是非自然的,是超越现实的神秘的故事,但对年幼儿童的哲学而言,万物都有生命,万物都有灵魂,他们会很自然地将不同的知识重新组合在一起,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神秘世界故事。

构图特点:呈现多种儿童绘画特征,巧妙处理复杂空间关系:

1.儿童画的透明性:新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地底下,却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

2.表现对称:地上的豆苗与电脑显示器里的图像呈上下对称。

3.巧妙处理空间关系难题:画中的大地、空间、芸豆、豆苗,还有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以及芸豆的操作活动等,共同构成复杂的空间关系。这孩子的构图,没有受成人空间观念的束缚,而是依据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将不同方位巧妙处理,将二维表现与三维表现混合运用构图,描绘出和谐美妙的自主创新图画。这类图画在笔者三十余年的儿童自主创新教育研究历程中收获颇多,这也是连续多轮从小班到大班跟踪进行自主创新教育的良好效果的显现。

图3 开天辟地的“洪荒之力”

图3这幅画烘托出热火朝天的大氛围,从画面形式上看很像火山喷发,又似烟火绽放。小画者自己的讲述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大星球,它们撞到了一起,撞出了很多火,又撞出了好多星星,满天飞舞的星星,漂亮的星星。”孩子的描述让我们了解了他的美妙而又神奇的创意。为了进一步地欣赏与解析这幅画,我们需要深入到儿童构思、构图背后隐含着的意蕴,这幅画的深层意蕴便是儿童的科学,儿童科学的神秘性,儿童科学的未来指向性。

为了进一步解析这一图画,我们需要从外显的画面深入到画面背后隐含的意蕴。

图3 “两个星球大爆炸” 罗海龙 男 5岁10个月

第一,是蕴含有“科学理论”。将画面之美与作为欣赏者的我们的知识结合起来,是不是可以引申出宇宙生成的“大爆炸理论”?

第二,可以抽象出“科学概念”。透过图画的意境,让人们感到这是对“洪荒之力”概念给出的最生动形象的诠释。

第三,儿时的科技幻想是未来科技畅想的“引擎”。他的创作思想源自于远古的科学故事,是儿童心目中的神秘科学,是儿童的一种科学幻想。而这恰是在儿童心灵中播下未来科技畅想的种子。

艺术和科学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儿童自主性绘画也如此。我们实验班有些孩子的绘画创新可与科学大师“比肩”,比如中班儿童设计的“三用汽车”图画(桂林市新艺幼儿园),可与美国设计的会飞的汽车“比翼”;将污水变成水晶砖的“技术发明”创意绘画(北京市光明幼儿园)可与将二氧化碳变成石头的先进的固碳技术(自《中国科学报》)2016)“比肩”。

科学知识是儿童自主性绘画的资源,儿童科学与成人的成熟、严谨的科学不同,儿童科学往往带有神秘性,他们的自主创新绘画常常会蕴含哲理性的科技幻想,而儿时的科技幻想,将会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畅想的“引擎”。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创新的未来正是我们以儿童自主性绘画为载体,对年幼儿童进行自主创新教育的宗旨。迄今,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自主性绘画是对年幼儿童进行自主创新教育的最佳载体。

李文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理事会第七、八、九届理事。一直从事儿童心理发展和儿童教育研究,近30 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绘画心理学和学前儿童自主创新教育研究,主持过“儿童自主性绘画心理与自主创新教育新途径”(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旨在研究从早期抓起对儿童进行自主创新教育,为未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画者儿童画幅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我的儿童画
你的名字是幅画
遇见大师
猜画
儿童画作品展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
画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