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 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对创口的影响

2017-11-0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创口清创感染率

范 琛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急诊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

分析 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对创口的影响

范 琛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急诊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分析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对创口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急诊治疗的清创缝合患者12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n=62,使用抗生素)和试验组(n=62,不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创口感染和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伤口丙级愈合,且试验组的伤口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不会对伤口感染和愈合产生影响,临床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不使用抗生素;急诊清创缝合;创口

急诊清创缝合是临床外科常用治疗手段,其主要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挫裂伤等患者。通常情况下,临床针对清除缝合患者多在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随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愈发严重,急诊清创缝合后是否需要抗生素抗感染等成为临床重点研究的问题。相关文献报道[1],急诊清创缝合后术后滥用抗生素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本文为分析不使用抗生素对急诊清创缝合患者的影响,选取我科诊治的急诊清创缝合患者124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4月处理的急诊清创缝合患者12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62),对照组男性患者37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3-58岁,平均年龄(36.4±15.2)岁;伤口长度:1~7 cm,平均(3.8±1.3)cm。其中躯干15例,手部13例,臀部及下肢10例,颜面部15例,头皮9例;伤口深及骨膜外20例,深及肌层42例;挫裂伤41例,割伤21例。试验组男性患者36例,女患者26例,患者年龄4~57岁,平均年龄(37.2±14.1)岁;伤口长度:1~8 cm,平均(4.1±1.2)cm。其中躯干17例,手部11例,臀部及下肢14例,颜面部13例,头皮7例;伤口深及骨膜外25例,深及肌层37例;挫裂伤43例,割伤19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碘伏、双氧水、生理盐水及洗必泰等对创口进行清创和消毒,首先予以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实现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对伤口内异物进行探查和清除,对坏死组织进行修剪,将异物去除后,使用丝线对伤口进行逐层间断缝合处理,缝合完成后在伤口上覆盖碘伏纱布,并予以包扎,颜面部伤口患者需要予以碘伏擦拭,2次/d。24 h内予以1500 u破伤风抗毒素行肌肉注射,间隔2~3 d进行1次换药,头面部伤口在缝合1周后拆线,躯干伤口在10 d拆线,四肢伤口在缝合10~12 d后拆线。对照组使用抗生素,试验组不使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感染情况,并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定,其中甲级愈合:伤口愈合优良,无任何不良反应,基本无疤痕,外形符合美观需求;乙级愈合:未出现化脓感染,伤口处出现轻微硬结红肿、皮下积液、针眼处轻度感染,但不会影响患者健康;丙级愈合:伤口出现化脓现象,愈合后存在较大疤痕,外形美观感较差[2]。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感染率、切口愈合均使用(%) 加以表示,给予x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伤口感染率

试验组伤口感染率3.2%(2/62)与对照组伤口感染率1.6%(1/62)比较,组间未出现统计学差异(x2=0.3416,P=0.5589)。

2.2 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

试验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率相比于对照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丙级愈合患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 [n(%)]

3 讨 论

创伤口伤口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为伤口内细菌数量、毒性、局部或全身情况等。通常情况下,伤口越早开始清创处理,伤口感染的危险越小。细菌对伤口形成作用至出现感染需要6-8h左右的潜伏期,严重伤口污染的患者缩短至4-6h,尽可能在伤口3h内进行清创,因为此时伤口细菌尚未达到大量繁殖的规模和定值范围,清除难度较小[3]。对伤口进行清创时,采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对坏死组织进行修剪,可将大部分细菌清除,并对病原菌生长的环境进行破坏,再加上创面上余留的碘伏还能继续发挥作用,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可显著降低伤口感染率。及时清创,在患者不存在肺部感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情况下,实施清创术后无需予以抗生素抗感染[4]。

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十分严峻,特别是基层医院更严重。很多患者因为不放心术后伤口恢复效果,会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另外其他原因等也会印象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虽然进行清创手术后,伤口一定会无法避免的出现感染现象,但如果清创操作时,医护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则可显著降低伤口感染率。针对创伤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准确评估,尽早开始进行清创处理,需要充分满心的完成清创术,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术后抗生素抗感染的方式进行弥补,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要求进行操作。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防止滥用引起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经济压力。需要注意的是:缝合伤口前,需要仔细探查伤口内异物,自伤口一端开始,逐渐向另一端进行反复检查,特别要注意细小的玻璃异物或已经刺入组织的微小异物,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寻找,确保无任何遗漏或残留。缝合伤口时需要合理选择针线,小针、细线适用于张力小、年龄小、伤口较浅的收治或面部伤口患者;头皮伤口或张力较大的伤口,需采用大针进行缝合,相应的增加缝线跨度;控制好缝针之间的针距,缝合后伤口内禁止遗留下任何死腔,以免感染或积血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尽可能保留伤口周围组织。

本组研究发现,试验组伤口感染率、愈合情况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到如下体会,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不会对伤口感染和愈合产生影响,临床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 王阳保,张小平.门诊无菌手术及早期清创缝合术不用抗生素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24):90-90,91.

[2] 张国胜.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9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24(18):2773.

[3] 田 昕,梁淑华,黄丽青,等.早期清创缝合术后不使用抗生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2(2):90.

[4] 文 金.早期清创缝合术后不使用抗生素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3,32(9):1146-1146.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on antibiotic on wound after emergency debridement and suture

FAN Chen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 North Area, Jiangsu Suzhou 2150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debridement and suturing on wound without antibiotic. Methods Choosed 124 cases

debridement and suturing from Jan.2016 to Apr.2017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without antibiotic debridement and suturingand controlled group with antibiotic.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no difference with controlled group (P>0.05).And the wound coalescence of two group were no C grad (P>0.05). Conclusion Using emergency debridement and suturing without antibiotic has no effect on wound coalescence with no preventing using antibiotic.

Without antibiotic; Emergency debridement and suturing; Wound

R453

A

ISSN.2095-8242.2017.46.8913.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创口清创感染率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心灵创口贴
改良型创口贴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