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O⁃S皮瓣修复头皮近发际线处皮肤缺损

2017-11-02谭宣丰许美凤王曌安金刚李政霄曾维惠阎乎玲肖生祥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枕部发际毛发

谭宣丰 许美凤 王曌 安金刚 李政霄 曾维惠 阎乎玲 肖生祥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皮肤外科·

应用O⁃S皮瓣修复头皮近发际线处皮肤缺损

谭宣丰 许美凤 王曌 安金刚 李政霄 曾维惠 阎乎玲 肖生祥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切除头皮较大的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后一般不能直接缝合关闭创面,而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缺损。若进行皮片游离移植,植皮后易出现局部组织凹陷、无毛发生长等,影响美观。所以头皮缺损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植皮次之。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们应用O⁃S皮瓣成形术修复头皮近发际线处肿瘤切除后创面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23~64(44.67±13.96)岁。头皮肿物的种类:色素痣3例,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2例。缺损部位:额顶部3例,枕部6例。缺损面积2.0 cm×3.0 cm~8.0 cm×14.0 cm。9例患者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炎系列TP、HIV、空腹血糖、胸部X线片、头颅CT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入选标准:肿瘤仅限于头部且靠近发际线。排除标准: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颤等;病变累及全层颅骨或有淋巴结转移;术前检查有手术禁忌证。

二、手术方法

1.头皮肿物切除:术前病理确诊瘤体性质,依据病理结果确定切除范围,色素痣:扩大0.2 cm完整切除;基底细胞癌:扩大0.5 cm完整切除;鳞状细胞癌:扩大1.0 cm完整切除。切除深度:良性肿物于骨膜表面切除;恶性肿物若未累及骨膜,保留骨膜,若累及骨膜,则一起切除,必要时切除部分颅骨。采用多点取材的方式,切除物制冰冻切片送检,根据检查结果,继续手术,直至标本边缘及基底部无肿瘤细胞。

2.皮瓣的设计和转移:O⁃S皮瓣的设计见图1。因为创面呈O型,创面闭合后的切口线为S型,故称为O⁃S皮瓣。根据缺损的大小及皮肤松弛程度,设计皮瓣的宽度及长度,在缺损的一侧按T形切开皮肤,T形的竖切口经过圆形缺损的圆心,T形的横切口要平行于圆形缺损的边界,由此可形成两个舌形皮瓣。皮瓣的宽度应为缺损半径的1~2倍,皮瓣的长度不超过缺损的1∕4周长。皮瓣设计好后,沿切口线切开皮肤组织,在两个皮瓣下的帽状腱膜层潜行分离,必要时在帽状腱膜上纵横切开,可以增加皮瓣的延展性,一边游离,一边拉拢,直至可以闭合创面,停止分离,逐层缝合,关闭创面。由皮瓣转移造成的梭形继发缺损,因两边不等长,可采用不等边缝合方法,切口缝合后可能在皮瓣旋转点处形成“狗耳”畸形,可以适当修剪去除。

图1 O-S皮瓣修复术的设计示意图 1A:O形缺损;1B:在缺损的一侧按T形切开皮肤,设计两个相对的舌形皮瓣;1C:皮瓣转移;1D:缝合后切口呈字母S形

3.术后处理:术后3 d换药,10~14 d拆线。

三、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为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其中6例随访3~12个月,肿瘤未见复发,毛发方向基本符合正常的毛发方向,头皮形态良好。

典型病例:患者女,25岁,因枕部肿块25年入院。体检:枕部可见一8.0 cm×14.0 cm黑色肿块,呈菜花样改变,无破溃,边界清楚,质韧,活动度差,无压痛。初步诊断为色素痣。在局部麻醉下行枕部皮肤肿块切除和O⁃S皮瓣转移修复术。术中沿病灶边缘自帽状腱膜下完整切除肿物,设计O⁃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瓣存活,术后14 d拆线,随访6个月,患者对枕部外观满意。见图2。

四、讨论

头皮肿物椭圆形或圆形切除是去除皮肤病变的常用方法[1],头皮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共同原则是覆盖创面,并力求修复后毛发完好[2]。对于头皮缺损的修复,中小面积缺损或皮肤松弛多采用直接拉拢缝合。对于大面积缺损一般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或皮肤扩张器。头皮扩张术是目前公认的修复头皮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但不适用于恶性肿瘤。而对于中等大小缺损多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皮瓣与受区的皮肤在质地、厚度、毛发生长等方面上越接近,则术后效果越好。既往常用的局部皮瓣有菱形皮瓣、三叶瓣、四弧形转移瓣[3]、O⁃Z皮瓣[4]、H形皮瓣、双侧旋转皮瓣等。O⁃S皮瓣与O⁃Z皮瓣类似,只是在皮瓣设计及切取上有所不同。经典的O⁃Z皮瓣由两个方向相反的旋转皮瓣构成,而O⁃S皮瓣是两个方向相对的单蒂皮瓣分别进行旋转和推进构成。O⁃Z皮瓣在修复近发际线处较大面积缺损时,皮瓣面积的大小受限,以至于不能覆盖缺损或皮瓣的部分切口不能隐蔽在毛发区内。本研究显示,对面积较大、位于枕部且靠近发际线的缺损,采用O⁃S皮瓣成形术优势明显,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而且在头皮缺损修复的方法上多了一个新的术式选择。我们应用O⁃S皮瓣修复最大达8.0 cm×14.0 cm头皮圆形缺损,取得良好效果,说明O⁃S皮瓣修复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满意的方法。

图2 枕部色素痣患者O⁃S皮瓣转移修复术前后 2A:术前,可见枕部有一黑色肿物;2B:切除肿物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皮肤,留下O形缺损,创面8.0 cm×14.0 cm;2C:术后即刻,创面闭合后的切口线呈S型;2D:术后15 d;2E:术后3个月

O⁃S皮瓣的优点:①皮瓣在厚度、质地、毛发与受区一致,能达到功能及美观的要求;②相比于软组织扩张术,一期即可修复缺损,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③头面部丰富的血管吻合网,蒂部血供丰富,皮瓣设计方便;④对于发际线部分缺失的患者,可进行一期发际线重建;⑤两个相对的皮瓣设计,保证了枕部缺损的所有切口线均在发际线内,术后切口瘢痕呈S形,避免直线瘢痕挛缩,恢复后无明显秃发,瘢痕不显露;⑥适合恶性肿瘤术后的即刻修复。

应用O⁃S皮瓣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皮瓣的长宽比应保持在2∶1以内,若皮瓣内包含知名动脉,比例可达3∶1;②切取皮瓣时尽量顺应毛囊生长方向,减少毛囊损伤;③皮瓣切取后,帽状腱膜切开,同时注意保护皮下血管层,增加皮瓣面积可使头皮伸展幅度增大,头皮向缺损区移动更容易[5];④缝合过程中避免张力过大,皮下减张缝合帽状腱膜可以减少皮瓣所承受的张力,减少术后瘢痕;若不能闭合,术中可保留小的缺损,等待其瘢痕愈合;⑤不等边缝合,皮瓣缝合早期,切缘对合不平整,皮瓣旋转后基部有可能会形成“狗耳”,不一定修得很平整,加压包扎后可以取得较平整的效果;⑥营养不良性脱发[6],即头皮皮瓣旋转后,由于皮瓣张力较大,部分头皮血运轻度障碍而引起的脱发。一般术后3个月,新发逐渐再生,6~12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

[1]Smith JW,Aston SJ.Grabb and Smith′s plastic surgery[M].4th ed. Boston:Little,Brown&Company,1991:6.

[2]张申起,陈谦学,陈治标,等.大面积头皮缺损合并颅骨外露或缺损的皮瓣修复[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41⁃42.DOI:10.3969∕j.issn.1005⁃6483.2012.01.018.

[3]Vecchione TR,Griffith L.Closure of scalp defects by using multiple flaps in a pinwheel design[J].Plast Reconstr Surg,1978,62(1): 74⁃77.

[4]Tromovitch TA,Stegman SJ,Glogau RG.Flaps and grafts in dermatologic surgery[M].Chicago: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89.

[5]Hoffman JF.Management of scalp defects[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01,34(3):571⁃582.

[6]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新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66⁃67.

肖生祥,Email:xiao_sx@163.com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2.013

2016⁃05⁃03)

(本文编辑:周良佳 颜艳)

猜你喜欢

枕部发际毛发
右枕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复发1例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疑似野人毛发
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