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工业云:立足服务,自主可控

2017-11-02姜红徳

中国信息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紫光引擎制造业

文 | 本刊记者 姜红徳

苏州工业云:立足服务,自主可控

文 | 本刊记者 姜红徳

自古江浙一带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闻名全国的苏杭、无锡、温州、义乌等城市,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

苏州,地处苏南城市群核心地带,是工信部确立的12个智能制造示范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之一。这里是中国制造业的密集区,同时也是为多家笔记本电脑、服务器企业提供代工生产的重要基地,一些IT制造企业将这里当作生产制造中心。

2017年,紫光集团和苏州市政府宣布联合打造国内首家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台、生态、服务”为主打内容,立足苏州本地制造业优势,借助紫光集团及旗下新华三的IT优势,联合生态链上的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为智能制造的落地提供解决方案。

紧抓产业机遇,以平台创自主品牌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智能制造从2011年以来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2011~2012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重点关注制造业技术创新,并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期德国推出了著名的工业4.0计划,稍后英国、法国、日本也陆续推出了制造强国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中国制造走向“智造”吹响了号角。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制造2025”也把IT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作为重点,突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强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为中国特色的制造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

9月19日,紫光集团携手旗下、新华三集团联合发布了紫光工业云引擎平台UNIPower。这是紫光和苏州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也国内首家智能制造公共云服务平台。

在2017年两化融合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出现了各种模板:以海尔智慧工场为代表的定制化生产模式、以树根互联为代表的全生命周期生产模式以及以航天云网为代表的协同制造模式,这些平台代表了当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是这些都不属于公共服务平台,紫光工业云引擎平台UNIPower恰恰弥补了这一缺口。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紫光云数CEO王竑弢表示,UNIPower真正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诊断企业处于工业转型的什么阶段,是1.0,2.0还是3.0等等,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举措。

紫光此次联合苏州市政府重点推出工业云引擎平台,也和当前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的风口呈现有很大关联。“云计算无处不在,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已经和百行百业融合,工业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紫光拥有从芯到云的战略优势,新华三在IT 、OT等领域的基因非常强大。由此推出UNIPower也是水到渠成。” 据王竑弢介绍,UNIPower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第一品牌。

如何打造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品牌?

一直以来,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属于一个很高大上的概念。自德国工业4.0发布以来,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也随即广为人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任何看似灵丹妙药的国外处方都解决不了中国国情面临的困境。

工业4.0之所以在德国能够落地,很大的原因和德国制造业技术一直保持全球领先有关,西门子、博世等企业的工业技术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事实标准。而在美国,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也很快风靡全球,这和美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关。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都还只是刚刚起步,并且很难找到在多数行业能够通用的平台,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普及。

“为什么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的例子很少?这和中国制造业企业业务人员不懂IT技术、IT人员不懂制造业务有关。”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铭远这样解释。在他看来,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IT和OT技术的融合,如果不懂制造业,IT人员就很难了解业务人员的需求,而不了解IT技术,制造业务的工作人员也很难真正做出市场需求的产品。

但是,这些挑战对紫光云引擎科技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赵铭远说,“首先我们懂制造业,我们的技术人员会经常穿着工作服下到车间;其次我们懂技术,新华三在利用IT技术为制造企业服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制造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器,身为国企的紫光集团很早就制订了相关企业战略,目前紫光集团在汽车制造、芯片制造等领域投资一共超过了千亿元。新华三集团每年也会有数百亿的设备产值,在这些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大量既懂制造又懂技术的人员参与进来,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不少经验。

赵铭远总结,紫光云引擎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具备完整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包含网络、计算、存储、安全、数据服务等;其次,实现了三大核心PaaS平台服务:物联网平台、工业应用开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再次,聚合首批30多家SaaS合作伙伴,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化应用服务,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最后,实现了电子信息制造、注塑、钣金、纺织、钢铁等6大行业端到端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紫光云引擎平台会采取开放、创新、合作的态度,以苏州为立足点,辐射全国,形成了包括重点制造企业、相关技术提供商以及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内的生态环境,真正依靠“平台、生态、服务”,为大型企业及中小企业分别提供不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也是紫光打造最强工业互联网的底气和秘诀所在。

猜你喜欢

紫光引擎制造业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紫光展锐携手西安交大:共建AI联合实验室
“紫光”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争做世界级高科技企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