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自建文库的实践

2017-11-01王晓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

王晓丹

关键词:高校文库;文库建设;文献资源

摘 要:文章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文库建设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工作,针对其在文库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文库的建设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0-0051-02

高校文库是专门收集和永久性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的专著、论文及其科研成果的学术性特藏书库[1]。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创建自己的文库,并将其作为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库的建设有利于长久和系统地保存本校的科研成果,增加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并对见证和培养广大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继承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从2015年年初开始筹划建设本校文库(以下简称“大医文库”),2015年12月“大医文库”在图书馆主页上正式发布。“大医文库”是使用该馆已有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软件系统(北京TRS公司产品)建立的特色数据库,目前专门用于集中展示本校著作文献,提供有书名、责任者及其所在二级机构、出版者、出版年、馆藏等检索点,并与图书馆的OPAC(联机公共查询目录)系统相链接,方便读者顺利找到本校作者文献的相关记录。

1 文库的文献源

高校图书馆制订馆藏策略是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文库建设也是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图书馆建立自己的文库,以体现其藏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其特有的、最具价值的部分。“大医文库”主要收集与本校教学科研工作相关的医学类文献,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与本馆的藏书建设宗旨是一致的。凡是在本校工作期间撰写、编著,且正式出版的著作、教材均应在征集范围内。

1.1 征集宣传工作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主要通过该馆主页、校内张贴告示等方法开展文献的征集宣传工作,让捐赠者、读者能及时了解文献征集动态及文库的建设现状,提升文库的知名度。同时,该馆还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宣传、有效引导,以做好“大医文库”文献的征集工作。

1.2 文献征集渠道和收录范围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主动与学校科研处、人事处、宣传部、出版社、校友总会、离退休处等相关的职能部门做好联络和沟通,充分利用他们在各类信息源填报工作和校友联络站的组织作用,使文库资源获取渠道更加宽广。同时,该馆还主动和各二级学院办公室联系,让他们充分了解文库建设的意义,帮助宣传并组织本院教职员工和校友捐赠文献。该馆根据“大医文库”的发展策略及特色,确定本校文库的收录标准和范围,规定凡是本校教职员工及历届校友的各种有价值的文献都尽量收集,力求文库文献的齐全、完整[4]

1.3 文献呈缴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文库资源建设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呈缴本制度,建立保障和激励措施[5]。刘懿、许文认为:“呈缴本”制度应采取学校发文的形式,弹性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捐赠,与科研、人事部门建立呈缴机制并纳入科研与人事考核中去,刚性要求捐赠[6],以保障文库文献的完整性。

1.4 馆藏查寻

由于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应以本馆的原始收藏为支撑,将零散藏于各书库的本校教职员工及校友的文献挑选出来。图书馆主要根据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的教职员工的名单及知名校友的姓名进行查找,馆员先按作者名称检索其著作,再按检索到的著作名称查找本馆有无馆藏。

1.5 文献购买

對于无馆藏且征集不到的文献,图书馆只能通过采购补充,以保证文库文献的完整及征集文献的质量。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通过馆藏查找和零星购买,已收集到千余册文库文献。

2 文库建设

在文库自建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对参与建设的馆员进行明确分工,制订并完善文库文献的管理和利用规则,明确征集范围及入藏标准,规范文献的分类、著录及目录组织细则,完善流通管理和网上文库发布的规则,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大医文库”成为正规的特色资源数据库。

2.1 登记、查重和分编

首先,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对征集到的文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登记入帐,登记范围包括文献名称、责任者、呈缴者的信息及捐赠的日期等。其次,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对征集到馆的文献要在馆藏中进行查重,若有复本就直接添加馆藏,若没有复本则将其按照统一的图书批次进行分编处理。最后,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将无馆藏复本的文献按照图书批次统一进行分编及典藏处理,流程和普通馆藏图书相同,但典藏地点被指定在“大医文库”中。

2.2 数据导出与入库流通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定期通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按馆藏地导出有关文库的数据,经过格式处理再将其导入TRS系统中,从而实现“大医文库”数据的动态更新。经过以上各个环节处理的文献并贴上“大医文库”特有的黄色标签后,将文库文献统一送到流通部门,读者即可浏览借阅。

3 文库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规定:“要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各种困难,很多问题仍需作具体分析[7]。同时,因本校文库文献的收集和利用还未成为高校图书馆常规性的工作[8],所以高校文库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3.1 缺乏送缴积极性

“大医文库”建成已接近两年,但征集到的图书数量有限,其工作基本是图书馆独自进行,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大连医科大学还有三个直属医院,专家学者出版的著作非常多,但各医院都是独立核算,学校制定的呈缴制度的效力有限。对此,贾芳认为,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送缴积极性。首先,学校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即对送缴的高定价或贵重的出版物,学校文库可酌情按一定比例付费,或给予其适当的经济补偿。其次,图书馆对所接收的呈缴文献进行定期宣传和重点推荐[9],并制作精美的赠书纪念证书及特定的文库纪念品,让赠送者及送缴者拥有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endprint

3.2 送缴缺乏制度保障

在文库文献的征集工作中,尽管有呈缴本制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影响了呈缴本制度的有效执行。加之校内机构分散,教职员工对著作呈缴工作不了解、不积极,而且教职员工更迭频繁,导致文库收录文献不够全面。为此,笔者认为,在文库文献的征集工作中,学校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使呈缴制度与教职员工的晋升、奖金等直接挂钩,保障文库文献收集的完整性。

3.3 文库文献的收集应凸显名师效应

目前,“大医文库”中能够体现学校的学科发展、科研成果,凸显学校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重要人物、重大科研突破、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文献较少。目前,“大医文库”收录的文献内容只有正式出版的图书,且以教科书居多。“大医文库”建设要利用本校的名师效应,进一步带动文库建设工作并扩大文库的影响力。“大医文库”可以突出显示名师作者的文献,将文库中名师的主要论著及学术成果与本校网站上已有的各个机构子库相关联,如名师作者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所发表的SCI论文、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等,并配以生平事迹、学术历程简介和图片,以扩展文库的名师效应和聚拢功效。

4 结语

文库所收集的文献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学者刻苦钻研、奋发有为的真实写照,也是一所学校学术荣誉和学术实力的集中展示[10]。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既是全校师生、校友的荣誉与骄傲,也是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收集、保存、整理并展示好文库文献,可有效支持和强化文库的文化育人功能,只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将高校文库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继忠,吕娟.高校文库:问题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160-162.

[2] 靳杰,张宏.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讨: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2(4):52-53.

[3] 郑良光.图书馆里温磬提示:标识系统[J].图书馆论坛,2006(3):251-252.

[4] 尹晖,陈琳.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探讨: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库”的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s1):49-51.

[5] 徐淑慧.高校图书馆标志导向系统设计[J].图书情报导刊,2009(22):19-20.

[6] 刘懿,许文.高校文库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架构:以辽宁师范大学文库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6):37-39.

[7] 黄婧,吴英梅.高校文库数据库建设实践研究:以京师文库全文数据库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37-41.

[8] 罗莹.“211”及广东省高校文库建设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7):98-102.

[9] 贾芳.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文库建设:以中国人民大学文库数据库建设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48-50.

[10] 張书美,邱筇.江西高校文库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情报探索,2014(5):4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
基于C—D生产函数的文献资源投入产出因素分析
中国周边区域研究文献的需求与保障
中国周边区域研究文献的需求与保障
浅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政法类大学图书馆图书配置以及对法学图书的需求
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现状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探讨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图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分析
关于构建江苏当代名艺术家专业影像资料库的思考
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与读者服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