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一公:海归“第一代表”的家国情怀

2017-11-01胡晴

华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剪接体施一公清华

胡晴

2017未来科学大奖名单于9月9日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的施一公、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北京大学的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给予施一公的获奖评语是: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作为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代表性人物之一,施一公从回国之日起就引人注目。而今,他是中科院院士、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首位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的中国科学家。同时,还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透过重重的光环,是一位科学家极为坚定的科学梦想、真切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父亲希望他一心为公

施一公父母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施一公出生时正赶上“时代动荡”,在那个人人给孩子取名叫 “东”的年代,父亲却为他取名为“一公”,希望他长大以后能一心为公。施一公说,“父亲赋予我这个名字的寓意,在我一生中的很多重要关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选择。”

父亲对孩子们既慈祥又严格,他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得更好一点,不能知足常乐,這种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对施一公影响很大。

1984年,他以高中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从河南省实验中学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生物系,成为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即使是在众星荟萃的清华园,他仍然年年都名列年级第一。他不仅成绩好,还是运动健将,他喜欢跑步、游泳、滑雪……他在清华校运动会上多次创下竞走纪录,一直到他从清华毕业五年后,纪录才被人打破。

而30年前父亲的悲剧,竟成了施一公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1987年9月21日,当时他还在清华读书,父亲因为出租车司机疲劳驾驶被撞倒,尽管刚到医院时,父亲的血压心跳都正常,但医院急救的医生,却要求交500元押金才肯救人。

当时的500元不是个小数字,肇事司机花了四个半小时才筹到,可父亲的生命,却在等待的过程中悄然消逝了。救治不及时引起的悲剧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他,打击太大了。

他无法承受突然失去父亲的痛苦,凌晨三四点跑到空旷的圆明园内,一个人抒发心中的悲愤。他的世界观倾覆、价值观崩溃了。整整一年多时间,他常常夜不能寐,这个曾经积极向上的少年,开始怨恨痛恨整个社会。

持续了将近一年,通过自我调节,他渐渐想通了:父亲活着的时候,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帮助着邻里乡亲和周边许多人,以自己的善良付出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和关爱,他更应该子承父志,如果自己真的有抱负,敢担当,就应该用行动去改变社会。让父亲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1989年,他从清华提前一年毕业,1990年初,他获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1997年,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的他,就被美国常春藤八大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聘为助理教授。

乐观的理想主义者

2003年,年仅36岁的施一公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成了世界各个顶级大学争相竞聘的对象。

普林斯顿还给他提供了无比优厚的条件:他的实验室面积是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40多位正教授中最大的,他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学校为他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2007年,他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终身讲席教授。

然而在2008年,意气风发的他,却在众人喝彩声中突然掉头,选择“裸奔”回国,为清华大学全职工作。

这个消息在科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惊呼,“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更是极力挽留他。

可他却坚定地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回到清华,施一公组建生命科学研究团队,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独立实验室从40多个增加到了100多个,他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在实验室……他的学生一个个在国际生物学界崭露头角。

在清华,施一公被封为“风一样的男神”——说话快,走路快,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这不仅因为他是个急性子,更是为了省时间——他手把手地亲自教学生做实验,他每年要给清华的本科生上满100节课时,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跟他唱“反调”,怂恿学生挑战他,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他还完成一名科学家的本职工作:做科研、写论文。“我的时间是以秒计算的。”施一公曾这样说。

回国短短5年,他就先后把全球70多名优秀人才引回了清华大学全职工作,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惊呼:“也许因为施一公,中国对美国的智力流失开始反转了!”

不培养“就业者”的西湖大学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与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他们七人便是西湖大学倡议人。西湖大学是一所民办学校,经费来源主要为基金会募集捐赠和政府资助,同时积极争取相关教育科研竞争性经费。

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研院设立了4个研究所,分别是理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这所学校几乎聚集了生物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力学等领域的顶尖研究者。生物学研究所由施一公担任负责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西湖大学的定位很清晰,不是培养“就业者”,教你适应世界的技能;而是培养“学者”,是能拥有改变世界技能的人。施一公曾表示,希望西湖大学能像加州理工大学一样“小而精”,不追求科研和教学人员的数量。

让世界看到中国

2015年,施一公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

剪接体,是人类细胞中必不可少的“分子机器”之一,但人类对其工作机理的了解,一直缺乏结构生物学的证据。2015年8月21日,施一公带领的研究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发表两篇研究“剪接体”的论文,并首次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6埃的“剪接体”分子结构。

这项成果不仅标志着人类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困扰国际生命科学界二十几年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一直以来充满神秘感的剪接体的三维结构终被揭示。

面对这次获奖,施一公是理性的。他询问自己,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他教育学生,让价值观回归理性,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

他认为,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他说:“在如今的大格局下,你们这些年轻人肩负重任。我鼓励你们以天下为己任,义无反顾地追求最前沿的科学、创造最先进的技术,为中华崛起和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让世界看到中国,一直是施一公的心愿。要给中国带来改变,是施一公永不更改的初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剪接体施一公清华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RNA剪接“分子时钟”精确原子模型
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的克隆测序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科学为梦,一心为公
清华,北大,我来啦
清华大学破解剪接体精细三维结构并揭示其工作机理
施一公:父亲的教诲是我前进的动力
施一公的舍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