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2017-11-01田晓军陈韵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炮制毒性服用

田晓军,陈韵霞*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调查分析·

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田晓军,陈韵霞*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探究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600张中药处方单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可能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然后探讨应对的策略,并总结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案。结果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农药残留、中药本身的毒性、炮制不准确、使用方法不当等等。在处理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监督、完善用药方法等,能够改善中药的安全性,并在临床应用更加合理。结论 中药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如果没有注意成分、使用方法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中药;安全性;临床应用

中药的使用时祖国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古语曾言:“是药三分毒,药毒猛于虎。”这里的毒是指中药的偏性。中医认为,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产生,人们拿药物治疗疾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使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既然中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的时候就应了解药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及主治功能,再辨明自身的寒热虚实,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症状。关于中药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也成为了当前广大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次研究中即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可能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然后探讨应对的策略,并总结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案,详细如下。

1 调查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600张中药处方单进行整合分析。其中,门诊420例,住院180例。调查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00张处方单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0例,占5.0%,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等。可见,中药的临床应用情况非常重要,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治疗效果也不佳。

组别 中药处方单例数 不良反应(例) 比例门诊 420 30 5.0%住院 180

2 中药安全性的重要性

在本次选取的600张处方单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已经高达5.0%,重要的临床安全应用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应用的原则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药材虽然价格很高,但用在不适合的人身上,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伤害。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补益药的滥用。现在随着用药安全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都知道“滥用人参,毒如砒鸩”的道理。但即便是体虚者需要应用补益类药物缓缓调治的,也应辨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选择最佳最适合的,而不应一味只追求价格高的补益类药物。中医历来讲究“中病即止”。《黄帝内经》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少中药,尤其是矿石类中药更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即便是防风、白术类中药,长期应用也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比如,有人将板蓝根当茶饮,板蓝根通常被视为治疗感冒的良方,很多人因此将板蓝根当茶长期饮用。

是药三分毒,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能够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却不适合长期饮用。板蓝根性苦、寒,长期或过量服用会伤及脾胃,并可能引发消化道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等。如果不鉴别感冒类型,直接服用板蓝根,对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往往弊大于利。

还有人长时间服用人参,认为能够对身体有益,人参被誉为滋补上品,并且随着市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将吃人参视为一件很平常的事。人参当中含有50余种人参皂苷,在促进代谢、抗衰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于适合的人群,在注意计量的情况下,长期服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人群,不适宜的群体服用或在不适合的情况下服用人参,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①新生儿不宜服用,曾有过新生儿服用0.5~1.5 g红参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乳、抽搐惊厥的案例。②正常儿童不宜服用。正常儿童身体内所需营养已足够,如再服人参,易出现营养过剩、提前发育等现象。③青壮年不宜服用。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服用人参,容易口干舌燥,鼻窍出血。④舌苔黄厚者忌食人参,否则易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满等。⑤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否则易加重病情。

3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3.1 农药残留

中药在栽种的过程中,如果残留有农药,很可能会对中药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生命。草乌、附片等毒性药材(饮片)均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已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部分野生蜂蜜由于蜜蜂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如雷公藤、大茶药、昆明山海棠等会引起中毒。此外,采自烟草、附子、洋地黄和某些杜鹃花科植物者,其蜂蜜蜂蛹均可致食用者发生中毒。

3.2 中药本身的毒性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更要注意,通常情况下,本身就含有毒性的中药有: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一些中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其副作用更加隐秘,甚至是威胁生命。如一些中药里面含有汞、砷,这类不要会导致发热,上火,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很补,其实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日常可能会接触的一些植物或药物的毒副作用有:野百合:对肾脏、肝脏有损害,可倒是肝、肾坏死,野百合含碱可诱发肝癌。蓖麻子:主要成分是蓖麻毒蛋白,可导致中毒性肝炎,会麻痹呼吸,导致呼吸、衰竭。薏苡仁:能使胸腺萎缩;中成药包含:儿康宁糖浆、参苓白术散、刺骨消痛片、保济丸、前列舒丸等。冬虫夏草:可引起变态反应、皮疹、皮肤瘙痒,月经紊乱或闭经,房室传导阻滞。有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七叶一枝花: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均有毒害作用。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两者均有大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中成药有:马钱子粉、马钱子散、九分散、风湿马前片、舒经丸、宿风痛定丸。

3.3 炮制不准确

中药的炮制也非常重要,如果炮制方法不当,可能对中药的效果造成影响,严重的还可能有毒性。炮制目的是为了降低或消毒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便于制剂和调剂,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药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技术和工艺。目前,全国专门从事炮制工作的人为数不多,中药炮制技术处于萎缩的濒危状况。中药饮片炮制直接影响到临床诊疗效果,“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证无验也。”炮制工艺是否合理,炮制火候是否到位,都可以影响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

3.4 使用方法不当

中药的使用方法也会对疗效产生影响,一些中药只能外用,内服却有剧毒,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传统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大多是基于我国古代医学专家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的,很多工艺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分析。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将更有助于提高中药的药效,也便于用药,因此要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

4 应对策略

近年来,食用草乌、附子、附片等毒性中药材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造成人员死亡。不仅仅要慎用中药,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比如在防山茅野菜中毒。一是避免食用野菜。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可控,容易吸附有毒物质、受到农药、重金属、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加之一些野菜本身含有较强毒性,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生食物中毒。因此,强烈建议不要随意选择、采摘加工食用野菜、野果,不生食山茅野菜,食用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用量等。二是注意采摘加工。不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难以辨别、来源不明、异味严重、的中药,不采摘加工食用生长环境条件差及公路周边、污水河道附近的药材,采摘田地、林间、公园草地、湖堤旁边及水生药材时应注意防范是否喷洒过农药或受污染。在食用前要做到认真挑选,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以防食用中毒。草乌、附片是毒性较强的中药材,国务院已将其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进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得擅自加工食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加工制作销售以草乌、附子、附片等毒性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草乌、附子、附片等有毒性成分药材的管理,从严防范中毒事件发生。

在管理方面,医院也要多加注意,强化落实党政同责、属地管理,严格依法履职,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工作力度,严格督促中药使用安全主体责任。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宣传草乌、附子、附片等毒性药材使用知识、中毒症状及注意事项,增强广大群众中药食用安全风险意识,树立安全、科学、健康饮食理念。要着力提高中药安全事故应急防范和处理能力,及时妥善处理各类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案件,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理。此外,还要重点提升医院内部的中药安全应用意识,要求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提高警惕,并牢记中药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

5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首先,不要滥用滋补的药品,中草药里面有多可以和身体起到滋补作吃的草药,像枸杞子、人参、灵芝等都都是都是还都是很常用的补品,但如果食用较多,可能会影响身体阴阳平衡,反而造成不利的影响。中草药虽然和人体可以起到不错的调理作吃,但由于年龄、身体素质和男女的差别,中草药在吃的方法和吃量里面也有差别,在用药上也要注意调节。其次,中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主要看中药的类型和治疗部位,不同的中药,服药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中药什么时候吃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部位决定。中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部位决定的。比如补益药,和胃药,一般建议饭前吃,而活血破瘀药或者攻下的药物,治疗关节疼痛,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一般建议饭后服用。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以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如此,以增强药效。此外,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患者忌口海鲜,因为腥膻的食物与芳香类中药最不相容,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最后,在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6 结 语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强大,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中药来治病、养生等,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包括中药本身的毒性、炮制方法、使用方法等等,一旦发生误差,都有可能影响中药的安全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安全事件,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本次讨论中,主要针对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展开了分析,在临床应用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病情、药物特性等来进行分析,并且中药的炮制、使用方法等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通过多个渠道来提升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1] 蔡小玲,秦贻强,李 江,等.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0,19(16):67-68.

[2] 吴均雄.常用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3):105-106.

[3] 黎卫红.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06):30-31.

[4] 孙 婧.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处方药,2016,14(09):38-39.

[5] 苏 爽,王景红,张瑞丽,等.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控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04):61-64.

[6] 张颖霞.试述中药的毒性、临床应用及安全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4):434-435.

[7] 吉江华.探讨中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处方药,2017,15(02):64-64.

[8] 张建军.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19):3888-3888,3889.

[9] 周超凡,林育华.传统中药雄黄应用概况及其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0(02):104-109.

[10] 孙秀玉,王英姿,贺葵邦,等.浅谈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及安全性问题[C].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626-629.

R242

A

ISSN.2095-8242.2017.39.7708.03

陈韵霞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炮制毒性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