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神经外科行鼻咽通气管治疗及护理干预在呼吸道阻塞患者中可行性研究

2017-11-01陈凤娟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气管鼻咽舒适度

●陈凤娟

分析神经外科行鼻咽通气管治疗及护理干预在呼吸道阻塞患者中可行性研究

●陈凤娟

目的:对神经外科行鼻咽通气管治疗呼吸道阻塞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2组患者均行鼻咽通气管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睡眠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气管切开率。结果:观察组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92.51±6.26)分、睡眠评分为(7.23±1.2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45±6.22)分,SAS评分为(33.51±4.24)分,SDS评分为(32.57±4.55)分,气管切开率为3.4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在行鼻咽通气管治疗的基础上优质的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及睡眠质量,降低其气管切开率,以此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鼻咽通气管;呼吸道阻塞;舒适度

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保证其呼吸道通畅为疾病治疗的关键[1]。我院为探讨神经外科行鼻咽通气管治疗呼吸道阻塞的护理效果及提高其生活质量,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呼吸道阻塞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在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并允许的情况下,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采取信封式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各29例,具体如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49.51±6.42)岁,平均病程为(6.45±1.34)年。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13,平均年龄为(48.57±6.32)岁,平均病程为(6.35±1.36)年。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2)方法。2组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均行鼻咽通气管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如下∶对照组方法∶采取传统护理进行干预,包括清洁护理、数据监测。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①治疗时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神志、呼吸及鼻腔内情况进行评估,将鼻咽通气管的使用目的告知清醒的患者,将吸氧、吸痰装置,无菌棉签、石蜡油、手电筒及鼻咽通气管准备妥当,引导患者取侧卧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颔下,保持患者鼻腔内通畅并予以清洁,采用沾有石蜡油的棉签对患者鼻孔进行润滑,于患者的鼻咽通气管外部采用沾有石蜡油的纱布进行润滑,弯曲鼻咽通气管,于垂直壁面方向将鼻咽通气管缓慢插入鼻孔至管的外口缘,用胶带将其固定于鼻侧部,对氧气接吸氧管进行调节,于鼻咽管5cm至8cm处将吸氧管插入。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返回舒适体位,并对患者的插管时间、型号、SPO2及其反应进行记录。②日常护理。医护人员维持通气管的通畅,并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定时清洁,保持患者的气道湿化,避免因鼻粘膜干燥而产生出血现象,避免鼻粘膜压伤,及时对患者的鼻咽通气管进行更换,维持吸氧管内通畅。③心理护理。由于患者血脂过高及呼吸道阻塞,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合并疾病的严重性,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不利于治疗,因此医护人员须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进行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述,告知患者接受科学的治疗,可使身体康复,以此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2组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睡眠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气管切开率。

(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2组神经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睡眠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患者的气管切开率为计数资料(%表示,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及相应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1)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及相应护理后各项计量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经护理后的各项计量数据(n,±s ,分)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经护理后的各项计量数据(n,±s ,分)

?

(2)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及相应护理后的气管切开率为3.45%,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

观察组∶29例患者,1例行气管切开,其气管切开率为3.45%。

对照组∶29例患者,8例行气管切开,其气管切开率为27.59%。

3 讨论

鼻咽通气管为新型的临床一次性医疗器材,为硅胶制作而成,性柔软,操作便捷,对患者鼻腔内的刺激性较小,便于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鼻咽通气管在置留过程中不会对咽喉三角产生刺激,因此避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的现象,以此减少了应激反应对患者脑部的刺激,避免患者脑部突发性损伤。相关研究表明,在行鼻咽管通气的过程中实施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改善其呼吸状态,避免了患者脑部缺氧的现象发生,以此改善患者脑循环,促进脑部疾病康复,对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我院为探讨神经外科行鼻咽通气管治疗呼吸道阻塞的护理效果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给予2组行鼻咽通气管治疗的呼吸道阻塞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仅在患者接受治疗时,对其进行传统的清洁护理及数据监测,因此缺乏细节化的护理,也并未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进行疏导,故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佳,舒适度降低,因此影响其睡眠,不利于治疗,该护理方案不佳。优质护理是在对患者行鼻咽管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人性化、系统化的护理,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其抑郁、焦虑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其细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状态,以此降低患者气管切开的概率,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为3.45%,对照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为27.59%,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表明了通过优质的护理,可减少患者气管切开的概率,改善其呼吸情况。。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神经外科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92.51±6.26)分、睡眠评分为(7.23±1.2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45±6.22)分,SAS评分为(33.51±4.24)分,SDS评分为(32.57±4.5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亦验证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给予神经外科并呼吸道阻塞患者在行鼻咽通气管治疗的基础上优质的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及睡眠质量,降低气管切开率,以此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单位:泰兴市人民医院)

[1]林松霞.1例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人呼吸道的护理探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2):168-168.

猜你喜欢

通气管鼻咽舒适度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冷却系统副水箱起泡分析及优化设计
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护理观察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鼻咽顶后壁增厚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