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舆论引导

2017-11-01景德明

传媒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情舆论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舆论引导

景德明伊犁日报社副社长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闻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报等移动媒体已经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自媒体也蓬勃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增多,舆情把握和社会舆论引导难度增大。在新媒体时代,准确把握社会舆论,适应分众传播的渠道特点,以切中现实热点的议题和贴近用户心理的话语、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主流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新闻媒体担负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在新媒体环境下,党的新闻媒体必须正确把握社会舆情,并对社会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才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才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维护社会稳定。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情传播的新特点。新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突破了报纸从采编、印刷、投递的时间滞后弱点,突破了广播电视按照预先安排的时间、顺序收听、收看新闻信息的弱点,有的新闻事件在发生后1小时内就发布到网站和移动媒体,有的甚至是即时发布的,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地选择、阅读自己需要的新闻资讯,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快速传播并大大加速舆情发酵。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情传播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如去中心化、交互便捷、传播速度快等。社会舆情往往游离于主流媒体,新媒体良好的互动方式,在网民中快速地进行信息交互,人们可以通过各大论坛免费发布信息,舆情会很快地向草根用户蔓延。如,近年来,融资诈骗频繁发生,老年人成为重灾人群,有的离退休老年人缺乏对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动辄大半辈子的积蓄被骗走。这类信息传播很快,舆情的发酵,导致了一些群众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各类敏感事件,人们通常更为关注负面消息及其处理结果,类属于融资诈骗和突发事件之类的舆情,人们通常会关注政府的行为和权利的行使。一些典型案件得到及时查处,部分群众损失得以挽回的新闻报道,对化解舆情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据中国财经网报道,2017年5月8日,商务部定于5月2日至6月30日组织各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排查工作并曝光了52家涉嫌非法集资的网络平台,这样的举措,对由于金融诈骗引发的社会舆情无疑是一缕清风。

对于负面的社会舆情,新闻媒体必须在最佳的时机,即时发布事情的真相,对社会舆情因势利导,将舆情引到理性、正义的方向。热点问题一旦出现,或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新闻媒体要及早介入,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社会舆论进行准确的把控,弄清事件缘由,及时掌握事件新动态、新发展等情况以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进行舆论引导,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新媒体时代,当某一敏感的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如果新闻媒体不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造成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引起社会舆论的混乱,舆情的走势和变化就可能变得捉摸不定、难以把控,甚至失控,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因此,新闻媒体必须从政治高度和大局出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从敏感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之时起就要对舆情的状态及其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社会舆情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应当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在社会舆情即将爆发的萌芽阶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通过良好的社会舆情预警机制,尽早地发现未来可能爆发的社会舆情,提前进行情绪疏导,缓解和控制社会负面舆情的发生。通过多渠道发布正面信息,及时满足公众的知情诉求,缓解群众的不满情绪,引导社会舆情向团结和谐、公平正义方向发展。

在舆情引导中,对于负面的社会舆情,如果引导恰当,能够实现社会舆情的消退,但是如果没能进行有效的引导,甚至可能产生相反作用。如2011年2月23日发生的温州高铁追尾事故,由于事件处置疏漏和舆情引导偏差,一时间导致群情激奋,此类教训媒体人应该深刻汲取。因此,新闻媒体应当增强政治敏锐性,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注重对社会舆情的早期研判和后期反馈与沟通,让民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尽早平息民众的不满情绪。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必须掌握和了解详细的舆情信息,并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在温州高铁追尾事件发生后,起初网络关于死亡人数的误报对舆情疏导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事故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由于有关信息掌握不清,造成很大被动,因此,舆情发生后,媒体应当时刻关注社会舆情动态,多方面搜集信息,广泛了解相关行业和阶层的态度。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仔细甄别、整理,分析判断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拟定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措施,有效地实施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和渠道多样化,社会舆论引导的难度大增,一旦出现热点问题或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把握舆情起因和态势至关重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舆情的预警、研判和和舆论引导更加及时、准确,媒体可以根据新媒体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特点,运用大数据对用户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用户表面的或是潜在的关注倾向,分析舆情的传播范围、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热点问题、舆情倾向等,为舆论引导提供依据。在准确研判舆情、拟定舆论引导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用户、不同关注点进行不同信息投放,有针对性地将息传递到目标用户,让用户了解真相,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准确把握舆情,进行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推送,从而构建起舆论引导的新格局。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这种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舆情舆论
雪中放牧新风景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