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经济新阶段的标志性特征

2017-11-01□李

支部建设 2017年29期
关键词:高端化增加值制造业

□李 锦

国企经济新阶段的标志性特征

□李 锦

对2017年6月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核心数据进行仔细观察,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现象是国有企业的企稳向好。观察各类企业的表现,可以大致发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速度。首先是大中型国企利润回暖较快,同比增速快于工业企业整体增速,中高速度是企稳向好局面出现的基本因素。2017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22.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体现了政府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效。

与以往几次回升有所不同,这次经济形势回升力度不大,但持续的时间较长,不仅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均为6.9%,同时实现了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了6.7%~6.9%之间。

二是新红利。新阶段的核心是从产能过剩到供给出清,2017年是产能周期出清的触底,行业集中度提升。2010年以来,6年的经济衰退和长达54个月的通缩,钢铁、煤炭、水泥、玻璃、化工、机械、造纸等传统行业领域大量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龙头压缩淘汰过剩产能,市场自发的力量进行产能出清,2015年11月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政化去产能加速了国企占比高的行业的产能出清。从客观上看,为什么大中型、上中游的国有企业利润增长速度最快呢?还有一个原因是去产能政策急速推进,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在煤炭、钢铁、化工和有色等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2015年底至今,煤炭和钢铁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回升。

三是新结构。当然,2017年以来企业利润有了回升,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雨露均沾,而是分化加快,优化形成,重组整合。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央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决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一个日常经营行为。从去年6月至今,已有6次央企重组。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央企已减少至101家,距离国务院国资委年内百家的目标已经不远。

众多行业领域的竞争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利润集中度远远大于行业的产能集中度,很多行业正在逐步进入寡头垄断格局。

从经济结构方面而言,我国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在正在趋于合理,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3.4%。这意味着,我国消费在拉动经济方面开始发力。想想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潜力市场,这14亿人的市场会带来多大的拉力。

四是新水平。国有企业向中高端化水平的全面升级和迈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进”的主基调。

从更为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中高端化,是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能否可持续提升中国劳动者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夯实内需增长驱动模式的决定性因素。2017年1~4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3.1%和11.5%,增长幅度要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和4.8个百分点。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特征,也反映了中国工业正向中高端化水平全面迈进和升级的基本特征,2017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服务业的投资分别增长了22.6%和12.1%,这两个产业的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7和3.2个百分点。

五是新动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新动能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好”的主基调。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业部门的新动能、新产品、新服务快速发展壮大。2017年1~4月,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增长了51.7%,SUV汽车产量增长21.7%,太阳能电池增长18.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0.9%。第二,与工业部门日益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

六是新实力。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稳健复苏,是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局面出现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全面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是:2017年第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工业部门0.6个百分点,而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对制造业的乐观态度主要出于两方面:一是,制造业经过三年多的去产能,或已接近产能出清,从而投资可能触底反弹;二是,制造业的补库存周期或将推动投资显著回升。

猜你喜欢

高端化增加值制造业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研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简析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