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有效的教育不一定在学校课堂

2017-10-31梁道怀

职业·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飞工地笔者

梁道怀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一般教育常指学校教育,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有时最有效的教育不一定完全是在学校课堂完成,走出校门的“实践育人”理念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高飞是一位不爱学习、特立独行、与眾不同的孩子。迟到早退,我行我素,打架斗殴……如果非要给这位学生带一个高帽子,那应该就是不走寻常路,因为别人上课的时候认真看书学习,他上课的时候直接干扰同学;别人晚自习在教室认真上自习课,他跑到校外玩耍;别人早上按时起床,但是他非要等到宿管员或者班主任来叫他起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教育过程中,笔者作为班主任,曾多次找他谈话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稍有成效,但反反复复,问题不断。一个周四的晚上,学工处处长打来电话,说高飞和别班学生打架,影响较大。笔者连忙赶到学校,了解事情经过,调解矛盾到深夜,包括对学生的处理结果和接见家长的方案。

与家长联系后得知,高飞父亲是外地来本市工作,在一个工地上做小工头,平时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笔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家长一一说清,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家长。家长一再恳求学校不要开除,能再给高飞一次教育机会,让他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作为班主任,笔者同样希望能挽救他,鉴于教育侧重于“实践育人”的思想,笔者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双方就高飞目前的情况作以下分析:高飞的性格中有不安定因素,容易冲动,固执,但其本质较好,当认真起来的时候比一般同学都能认真。现在他正是处于青春期叛逆之时,遇到一些心结不愿意说出来,只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泄。对待学习有着强烈的负面情绪,同时也缺少家庭的关爱引导。通过上述沟通,笔者建议家长将其带到工地上同生活同工作,因为社会实践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人快速成长。

于是,暑假期间高飞跟着爸爸到工地上去工作。新学期开学后,高飞和他的爸爸一早就来到了学校,面目全黑的高飞似乎变了一个人,与之前大有改变。通过与高飞交流了解,这两个月他一直跟着父母在工地上从早到晚干活,条件艰苦,风吹日晒,汗流浃背……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了生活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父母给自己创造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不应该荒废自己的学业,说这些话时他态度诚恳,眼睛里含着热泪。

在这之后,高飞改了不良作风,开始准时上课,努力学习,还主动要求担任班级里的劳动委员,班干部工作尽职负责。在一次晨会课上笔者在全班面前表扬了高飞,他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通过暑假的社会实践使我明白,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在学校要学好知识和各种技能,不断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认真对待我们的学校生活,才可以使我们毕业以后发挥自己的所长,使自己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毕业后的高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公司得到了老板赏识,事业有成。看到他今天所获得的荣誉,笔者感到十分高兴。有一次他诚恳地邀请笔者参加他的婚礼,他说当时要是没有班主任的引导和挽救,他可能早退学了,所以特别感激班主任对他的帮助。多年过去了,每当笔者想起这件事情,内心总是感触良多,静下心来默默思考,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适合于学生自身情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书育人,校园课堂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们是否想把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知识都通过课堂交给学生?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校外实践教育大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善于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学生高飞的这段经历也让笔者感到,最有效的教育不一定在学校课堂。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飞工地笔者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老师,别走……
波比的小工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