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方面的伦理问题探析

2017-10-31张逸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伦理

张逸萍

【摘要】食品安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可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消费者价值观念偏差和政府监管缺失是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因此,食品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政府要加强惩治力度,完善法律体系,并且建立完整的食品行业的诚信档案,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此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食品安全 ; 伦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03;B82-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85-02

一、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

在过去,对于“食品安全”概念少有从道德领域来界定,理论界也只是给出了表面意义上的理解,缺乏伦理学理论的支撑。联合国粮食组织在1974年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中,将食品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提出食品安全概念。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生命健康权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食品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发展要在保证人类生命健康的前提之下从事食品行业的相关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市场经济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在内的相关从业人员对生命的漠视和缺乏敬畏之心,食品生产者始终把谋取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在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在种植养殖过程中,提高产量及产效,滥用化肥、生长素、使用激素饲料等,或大量使用农药,除草剂。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销量,过度添加食品添加剂,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质食品添加剂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在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来进行把控。

此前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皆是此类原因造成,包括众人皆知的发生于2008年曝光的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大头娃娃事件、咸鸭蛋中发现有苏丹红以及染色馒头等。这种以牺牲人类生命健康来换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人类伦理的极度丧失。

二、食品安全时有发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功利主义盛行

现代责任研究对人的责任提出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两方面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属于企业伦理学或商业伦理学的范围。企业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除了要承担国家的法律责任以外,还有义务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是每个生存企业应该且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特别是食品企业,因为它生产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天下兴亡,匹夫有責”,每个人都用都应该对国家和社会负有一份责任。然而,有不少企业千方百计的企图逃脱这种责任。

目前,由于我国许多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义利观扭曲,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一些企业前面强调经济至上原则,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常常在食品生产至销售的各个环节损坏消费者的利益,抛弃了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无视法律法规。企业无视社会道德,将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这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害生命健康。

现代企业应该在盈利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在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维度直接保持平衡。

2.消费者道德主体缺失与价值理念偏差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由于维权机制不健全,少量的消费者难以和实力强大的生产经营企业相对抗,并且就算有个别消费者与企业打官司,也仅仅只是得到一些经济补偿,并不能让企业从本质上发生改变。并且我国公民维权意识不强,就算有侵权行为,往往选择忍气吞声,甚至道德冷漠,这种道德冷漠现象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主体性缺失的重要表现。这种道德冷漠不仅失去了对企业的约束力和有效抗衡,而且也减弱了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推动力,在社会上还会形成不良示范效应。此外,消费者价值理念的偏差,也是促进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大多数人在面临食品价格、安全性与健康的选择时,首选的是廉价食品,从而使廉价食品在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利益,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也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另外,当下社会流行的不合理的消费价值观也会导致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如人们对“瘦身主义”的追求直接导致了“瘦肉精”的出现,消费主义的流行引发了诸多生活方式疾病的泛滥与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些给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政府监管缺失

从当前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来看,我国政府行政监管制度存在种种弊端,由此引发一些伦理道德问题。第一,监管不力,责任缺失。2013年以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实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在实践中并不理想,以致出现了各监管部门间职责不清、监管职权重叠交叉的现象。并且在同类产品中存在着多种标准,各种标准重复交叉,同时有些标准存在缺失、落后、于现实不符等现象。第二,违法所需成本与所得的经济利益相比太低。食品企业经营者违法、失德成本太低,处罚太轻,不能够对其构成强大的威慑力。因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中,他们宁愿选择受罚而不愿意遵守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甚至将其产品直接强加于消费者。第三,监管者失德。食品监管过程也是监管者自身利益与道德素质博弈的过程,在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重罚轻刑、权力寻租等现象,“瘦肉精”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食品安全伦理建设路径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方面经历了多次改革,才形成了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品安全,但食品安全事故还是层出不穷。endprint

1.加强食品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食品企业自律能力

首先,食品企业管理者需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的手段从来不仅仅只有法律,还有道德观和信仰。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很好的体现了管理者的核心主张。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形成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德纽带。企业文化可以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生产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实现经济利益和道德的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坚持诚实守信,维护人类健康的基本社会道德原则。

其次,食品企业管理者需提升自身道德素养。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者道德素質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对员工的影响。食品企业要摆脱道德困境,必须加强和改善自身的管理。在凝聚企业人心,激发员工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的行为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监督建立与完善食品安全诚信档案

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掌握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动态情况,可以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记录,从而敦促其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维护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也是有关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有关监管部门要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在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时,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对生产经营者信用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使用做到一视同仁,必须遵循客观中立、公正、规范的原则,以便为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公平公正氛围。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为核心,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系统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从而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3.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问题食品的受害者是公众,因此最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是消费者。食品监管者需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坚持果敢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企业实行强制性管理。由此可以扩大监管部门人员的检查权,增强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行为的惩罚程度,保证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建立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保障。

4.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屡次出现,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缺乏是分不开的。部分消费者不注重商品质量,只需要价格低廉的商品,导致食品生产企业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过度低廉的商品质量是肯定是存有差距的。

另一方面,消费者具备一定的质量鉴别能力与维权意识,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消费者一方面要提高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在碰到劣质商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向社会发出警告,使其失去市场,切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只会恶性循环。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是人性的贪婪,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涵养整个社会的良知和道德,让每个社会成员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保有良知和道德底线。

参考文献

[1]邹艳洁.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中道德风险的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

[2]林雪荣.和谐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与企业家道德研究[J].中国商界,2010.

[3]侯振建.食品安全与食品伦理道德体系建设[J].食品科学,2007.

[4]喻文德.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

[5]唐凯麟.食品安全伦理引论:现状、范围、任务与意义[J].伦理学研究,2012.

[6]丁松林.食品安全与道德规[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