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途径的思考

2017-10-31王岚

职业·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王岚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化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工匠精神的回归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要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想地位,塑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以及发挥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等途径,培养学生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传承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全面的转型升级,在此进程中,越发凸显出我们与其他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无疑需要大批专注敬业、技术精湛、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大国工匠”。李克强总理曾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了“工匠精神”对于产品转型升级,增强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对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工匠”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能工巧匠,从古代的鲁班、蔡伦、毕昇到现代《大国工匠》中的胡双钱、高风林、宁允展、顾秋亮,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技道合一”,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被后人瞻仰崇拜,口口相传。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对经济利益和发展速度的追求,让人们逐渐忽略了对品质的追求。在当代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们需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我们不但要效益,更要质量。因此,我们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重新审视、研究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2.工匠精神的现代解析

首先,工匠精神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高度认真负责的敬畏之心,心无旁骛,执著于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干好一件事。正如晚清著名学者郑观应在《盛世危言·技艺》中所说的:“泰西人士,往往专心致志,惨淡经营,自少而壮而老,穷毕生之财力心思,以制造一物”。拥有一流的技术,必须先有一流的心性,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用尽自己毕生的精力专心地做好一件事,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

其次,练就精湛的专业技术,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特的专业视角审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对每个细节都给予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最后,还要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优秀的工匠要善于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在技艺上不断精进,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突破自我,推陈出新。

二、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索

1.确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指导地位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更多地把培养目标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职业精神层面的缺失,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工匠精神所强调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内涵,正是职业院校长久以来在培养学生方面所忽略的。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大力弘扬和继承工匠精神,将其作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树立工匠精神的核心指导地位。让持续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理念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注入“匠心”,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具备“匠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塑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让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让学生们在此环境下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

首先,要大力提倡和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与自身发展的重要关系。可以通过校园讲座、校会、班会以及素养课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工匠精神的由来以及精髓所在。通过讲解古今中外的工匠故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自觉意识。

再者,让工匠精神渗透到制度文化建设之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行业和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规范要求,张贴管理、操作规范,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制定严格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让学生从日常行为小事做起,养成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的习惯。通过学校制度建设,引导和规范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养成。

最后,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力量。充分利用张贴宣传标语、条幅、开展板报、手抄报设计比赛、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等形式,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

3.在专业教学中切实践行工匠精神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匠人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合体验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

因此,首先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和体会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具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

其次,要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突出学生個人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把基础技能学透学精。实训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细化实训技能目标与评价反馈系统,让学生的技能学习有的放矢,潜心研究每一个最基础最简单的技能环节,把最基本的技能练细练精,让学生在最基本的技能学习中体验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专业技术技能竞技活动,激发学生学好技能、拼比技艺的热情。引导学生从细节之处找到自身不足,在学好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不断追求自我突破,练就精湛技艺。endprint

最后,要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践行工匠精神。通过校企合作,设计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倡导师徒制,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制定详细、明确的师徒指导和考核标准,培养学生敬业、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

4.发挥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

首先,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班会和素养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结合学校制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力求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比如每天最简单的值日卫生,教给学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从中体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者,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如:学习竞赛、创新小制作活动等,让学生具有敬业、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持续专注等优秀品质。

其次,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对工匠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把工匠精神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耐心指导,口传心授,让学生学习教师身上的专注、耐心、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让他们感受到工匠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要对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提高,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树立良好榜样。

参考文献:

[1](美)亞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4]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5]虎智猛.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6(8).

[6]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兼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7]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8]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

[9]刘晴.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与理性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

[10]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12).

[1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1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