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017-10-31严健文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挫折情绪记忆

严健文

摘要:心理学家曾指出:小孩子的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然而这种“事实”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度溺爱、娇生惯养,遇事都由大人包揽,重视智育,忽视孩子意志、毅力的培养。有些老师也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尽自己所能替学生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教育者包括家长们最关心的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这种过度的照顾、呵护,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而且一旦遭受挫折、失败,就产生自卑,失去自信。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作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自卑感;自信心

一、创设有利于发展自信的环境,提供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还缺乏稳固性,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次成功的体验会令他的信心倍增;一个小小的挫折也可能使他们沮丧不安。这种极易动荡的心理年龄特征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提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孩子尽可能多地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渗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比如将“小红花”、“小红旗”改为“好学生”栏是可取的。在一日活动中谁有了进步老师就及时表扬他,并在他的照片下印上一枚与他进步相应的印章。如爱劳动,值日生工作认真的,就印上一朵小红花;团结友爱,帮助别人的,就印上一颗爱心;上课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就印上一顶博士帽;讲文明,有礼貌,爱护公共卫生的就印上一只红五角星等等。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每到周末,他们会满脸自豪地拉着家长来看自己的奖牌,从而坚信自己是个不断进步的好学生。这对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是一大促进。

二、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培养坚强意志。

自信的心理成份既是认知的,又是情感的,同时也是意志的,有着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行为的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孩子们有调皮的一面,也有从众心理,但有时面对困难更多的是恐惧、怯弱的表现。若为了安全或图省事可以取消某些“危险”活动,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培养自信心、独立性等良好品质的机会。这时如果老师对学生能力加以肯定,鼓励他们不怕困难,激励他们追求成功,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表扬勇敢的孩子,对那些力所不能及的学生适时地帮他一把,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他们身体和心理得到锻炼。他们会为达到目的不断努力学习,逐渐养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的习惯,体会到自己本领的不断增强,从而产生自信心。这样他们会怀着更大的决心去尝试下一步,长大后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能干、自立、自信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磨练中成长起来的。

情绪记忆是孩子自信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记忆所保持的是人们体验过的感情,有时记忆的具体内容忘了,但它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豁达、性情开朗、勇敢自信。如低年级学生在课间或体育课间不小心摔倒,在不严重的情况下,老师可在表示关心的同时,说些幽默的话。又如孩子自己爬起来了,老师可号召“大家为他勇敢鼓鼓掌”、“请大家帮他把衣服的尘土拍一拍”。这种乐观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她)很快轻松起来,忘记疼痛和恐惧。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由此开始學习乐观地面对挫折。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孩子坚强的意志是极为有益的。摔倒后爬起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磨练过程,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它,就会为今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办成某些事情,积累经验,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产生求胜的欲望和信心,使得孩子意志在磨练中更加坚强。

三、提高家长整体素质,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父母和家庭其它成员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的。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所不及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在这种感情丰富的环境中,孩子与父母及其他人员自由地、亲密地交往,这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有些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厚望,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今天拖孩子上美术班,明天又逼孩子上舞蹈班,他们渴望孩子十全十美,尽拿别人孩子的优点贬低自己的孩子,整天瞪着大眼动辄训斥,给孩子心里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其畏畏缩缩,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教育科学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对家长们说:“不要以为你们与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弗洛伊德也指出:“人的性格在0—12岁就已经定型了。父母的行为导向尤其举足轻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举止行为情绪,对孩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做家长们的工作时,应将孩子在学校的“小进步”和“闪光点”作为送给他们的见面礼,同时要指出他们对孩子的娇宠袒护的做法将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能重物质、轻精神,重肌体、轻心理,要掌握好爱的分寸,只有适度的挫折才会使孩子明白生活的真实与艰辛,方可学会珍惜,学会努力。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儿童各年龄段发展的最佳时机,并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适当地参加一些训练。一味地批评训斥势必抑制孩子天性,尤其是将与别人比是不可取的。当孩子感到事事不如人时,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因此要教会家长学会赞扬,善于称赞,使孩子得到意外的喜悦。这种赞扬会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奋勇向前,走向成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信心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贵在坚持不懈,其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在老师和孩子的接触中。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稍加思忖,时刻留心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便可使孩子收益一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挫折情绪记忆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终身不遇
记忆翻新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