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坚守德育阵地

2017-10-31李生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坚守熏陶渗透

李生令

【摘要】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才能培养出德、智两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坚守 ; 渗透 ; 熏陶 ; 贯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16-01

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底,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是学做人的道理。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結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来陶冶学生, 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用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

一、回归文本,在课堂教学中坚守德育阵地

1.在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好的课题不仅能显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折射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时,我们可以把课题当作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如在教《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去探究文章内容,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责任的体悟,对斯科特等科学家在生死攸关时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告诉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入,从而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的教学中,我先出示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被联军摧毁后的残垣断壁、一片狼藉的圆明园,并提问:“这个地方美吗?”学生回答“一点都不美”,然后翻出文中提到的未被破坏的圆明园的相关语句,加以反复品读,学生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对联军的侵略行为越来越愤怒,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感越发强烈。

3.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爱国主义名篇,这些内容让我们既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让我们体悟到了伟人们甚至是普通百姓对祖国深切的爱。如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过小弗郎士幼稚的心灵和眼光,直观地展现出教师韩麦尔先生对自己母语的爱,实际上寄寓着对祖国的深切的爱。九年级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都是典型的爱国主义名篇。一代伟人毛主席是军事家,政治家,更是文学家,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折射出对祖国河山的无比赞赏之情,对革命形式的高瞻远瞩,一个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解放事业,心中装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文章。而另一位伟人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学习这些名篇,我觉得第一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体悟文中的爱国情操,那么,如何把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传达给学生, 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先是通过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反复品读加以领悟,才能受到文中人物爱国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到这里时,教室里静极了,所有的同学都注视着我,我分明感受到了自己因不能拯救祖国命运而饱含的热泪,我自己仿佛就是韩麦尔先生,同学们也都成了小弗朗士,此时,任何说教所起到的教育都比不上创设这样的情境所收到的效果好。

4.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记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从而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和熏陶。在《变色龙》一文中,通过分析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生动再现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统治下的腐朽警察,让我们看清了俄国警察制度的黑暗,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5.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些词句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会影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往往这些句子就代表作者的情感倾向,应反复朗读、琢磨,才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德育熏陶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不屈意志,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活动育人,在课外活动中贯穿德育理念

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文艺作品欣赏会、演讲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质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总之,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坚守德育阵地,恰如其分地把教书与育人二者有机结合,以社会为课堂,讲课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猜你喜欢

坚守熏陶渗透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