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魅力”

2017-10-31王诗雅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魅力新课标美术

王诗雅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课改的不断深入的形式下变得尤为重要。新课标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结构,从一个全面的全新的角度去解析美术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魅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魅力多媒体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授学生的学习,包括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而且还更加的需要从学生的本体出发,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审美的魅力和领悟美术的魅力,从而获得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一种审美体验。

一个良好的开始,在一堂美术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往往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没有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中的受教育对象发挥主体能动性互动,构建一种自觉模式。这样的趣味教育,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很好的达到互动的效果,在画画的教习过程中,注重对于情感的传达和表述,达到以审美的趣味来传导美术的教育。

经过不断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许多的孩子入学之前,家长的价值观念并没有很好的转变,总是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忽略了兴趣的重要。这样以来,很多孩子的兴趣就在萌芽之处被扼杀。这是以往的初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于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我们着重强调的就是“审美魅力”。培养学生的对美好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对想象力的一个延展。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在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应该尊重生命個体的主观能动的发展力,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因该在积极发展学生的身心的基础上,与认识事物发生密切的联系,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知觉能力的培养和感情态度的认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学中的“审美魅力”重着的体现在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长期以来,受学科主义教学的影响,我国的中学课堂一直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对学科毫无兴趣,他们只是在地去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地记美术知识。因此,经常出现美术课变成了读书课,而老师们也只是针对考点进行照本宣科地“满堂讲”,课堂教学缺乏详细的审美引导,画作欣赏严重缺乏“血肉感”,这样的美术课堂注定勾不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因此使得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不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在美术课堂的教育中,兴趣不单是最好的老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兴趣也是创作的基石和源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兴趣更是能力的一个稚嫩期的幼芽。在美术课堂教育的同时,一幅优美的画作的欣赏和审美,能够在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也就是我们说的“审美魅力”之中,给予学生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艺术的形象。与此同时就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求知欲。这种关于“审美魅力”的培养不但能够符合受教育的学生的总体年龄特征,又在某种意义上符合认知教育的客观规律。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形式的审美和生动、主动、能动的活泼的如有情趣的一种互动和艺术熏陶。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在传统的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中,教书是一种严格的“认真”学习的方式,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并没有做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新课标的大方向之下,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用一种直观鲜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种审美的教育。只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一种培育和践行审美的课程。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教育中,“审美魅力”的体验性教学,能够成为一种优势性的培育学生德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多媒体及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特点。

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大课堂容量,将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极大课堂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审美魅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中以黑板和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呈现知识,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索然无味的美术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另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出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体系。在这其中,情境教学法是当今应用得最为广泛也是最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美术教学放置于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师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不仅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策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和其他的观赏性艺术之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都是一种“审美魅力”的集中体现。现如今的许多行业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人和具备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人,因此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兴趣,更加能够成为一种良好的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帮助。

总之,美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核心科学,它对于人才的塑造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审美魅力”的培育,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创造力与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J].2014(4).

[2]宗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创新思考[J].青春岁月,2015(10).

[3]冯苏.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

[4]董欢.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3(18).endprint

猜你喜欢

魅力新课标美术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美术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