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7-10-31余庆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业,支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着眼于民办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 ; 创新创业 ;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01-01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业,支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以创业率来看,美国大学生创业率大约是30%,但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3.8%,并且创业成功率也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于2016年曾对广东省5所民办高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着眼于民办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和近4年的创业培训经验,总结出目前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創新创业中存在几点不足。

一、动机不明,认知片面。

想创业的学生很多,但真正创业的学生很少,创业意识薄弱。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内驱力,是驱动并维持去做某事的重要动力,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学生创业的狂热时期已经过了,当前很多学生的创业热情是一时冲动,并不是源自于自我的强烈的内在需要,对创业缺乏的全面认知,缺乏社会经验,对于社会媒体宣扬的创业精英成功案例过度崇拜,把创业当成赚钱、攀比的手段,忽略了自身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把创业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导致半途而废,创业成功率低下。

另一方面,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也比较片面,认为创业就要一鸣惊人,一夜暴富。在项目的选择时眼高手低,醉心于挖掘第一桶金的美梦。因此容易盲目跟风,被动依赖。

二、缺乏恒心,抗挫力弱。

高职学生的缺乏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和坚定意志,心理承受力比较差,创业需要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初涉社会的高职学生创业者并不擅长的,缺乏对挫折待承受力,一旦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害怕承担风险,遇到问题不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而是质疑自己的能力,轻言放弃,虎头蛇尾。

三、不够独立,无法融合。

不够独立,却也缺乏合作精神,这个看上去是矛盾,但也是普遍存在的。

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一边期待别人告诉他该怎样做,但一旦出现不满意结果时就推卸责任。同时,又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别人高标准严要求,自我约束却极其宽松。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行为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不懂体谅他人的感受,导致在创业过程中很难做到人际和谐。

而在当今社会,单打独斗的创业已成过去式,现在是抱团打天下的社会,不论是创业团队的人际关系,还是对外开展业务的人脉,都是创业成功的保障。现阶段高职学生缺乏独立又缺乏合作精神,影响了他们创新创业的发展。

四、思维固化,创新不足。

创新创业,强调“创新”。近几年来,笔者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创业思维固化,不论从项目的选择,产品的设计,还是营销的方式,管理模式,都是比较传统的,并没有推陈出新。

在四年的创业培训生涯中,笔者结合实际,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一、增强学生的创业动机。

创业教育一般是在学生出去社会实习前开展的,此时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自认为自己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就业的忧患意识不强,眼高手低,清高自傲不屑于创业。

因此,创业教育应该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渗透式教育,而不是在毕业前突击武装。除了必要的创业知识,也应同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创业兴趣,个体只有从内心对创业充满兴趣,才能将创业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自发的活动,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竞争中的强手。

另一方面,要避免对社会媒体宣扬的创业精英成功案例过度宣扬,此类案例遥不可及,对动机的形成的刺激并不持久,应增加学生创业的实际案例,为学生寻找一个良好的、接地气的成功创业的榜样,有助于引领学生创业前进的方向,唤起创业热情。

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心理承受力弱,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社会经验,从小是家庭里的中心,在顺境中长大,自尊心强,自我效能感低。抗挫折能力必须是在实践中慢慢提高的,因此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加强与社会联系,重视校企合作,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历练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相关的实践,通过打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熟悉各种职业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积累经验,开阔眼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各方面的挑战,要解决各种困难,更能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磨砺自己的创业意志,增强自己的创业心理调适能力,同时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应提供创业咨询、心理咨询等支持,及时并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疏导。

三、培养创新思维。

先有思维,然后才会有创新思维。思维,来源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任何一个创业者不可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凭空想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因此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以丰富的知识做基础,思维才能发散与联想,引发逆向思维,才能实现思维创新。

其次,可以通过专业的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改善个体的思维习惯,突破定势、展开发散,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就要采用贯穿大学生涯、渗透式教育,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重视实践,引导学生突破常规、释放思维,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健生.创新与创业[M].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2]何美生.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初探[J].山西青年;2013年08期

[3]张含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11年02期

作者简介:余庆兰,女,生于1984年4月,广东人,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