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界面与交互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2017-10-30虞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改革探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虞璐

摘 要 交互设计在国内经过了十余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动工业、数码产品、IT、互联网等行业发展的主流力量。交互设计的行业发展瞬息万变,社会对于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行业本身的特殊属性在客观上要求各高校对于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具备开放性、多样性、全面性等特点。因此,《界面与交互设计》课程近几年在高校中已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与时俱进,立足于高校与市场,针对遇到的问题做好课程的改革,培养更具备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界面与交互设计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们生活的社会交互无处不在。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产品和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交互的体验。而界面又是人机交互的联系节点。正如开车的司机们不愿阅读复杂的操作手册,不愿去了解位于驾驶座前面的发动机,也不愿被复杂的仪表盘搞得晕头转向。同样,一个当人们第一次面对一个全新的界面时,也想马上就能感受到好的设计带来的好的交互结果,这就意味着成功的界面设计是拥有好的可用性、功能性、以及美感的综合体。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体制改革,探究更具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本文章主要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界面与交互设计》课程做了教学改革或创新的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国内各高校交互设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国内各院校开始关注交互设计专业,并纷纷开设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甚至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代表。比如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在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同时,还主张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广州美术学院于2011年专门成立了交互设计工作室,从单一的课程走向了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尽管我们看到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的高校作出的改革,但国内交互设计教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的交互设计教育大都仍然秉持着“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发展了十余载之后,问题也逐步显现。

(1)学生所学知识大都为“纸上谈兵”,而社会对设计师的能力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对设计能力的需求,转向对设计师综合实践能力的考量。这就造成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断档的现象。

(2)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太过于依赖老师,太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导致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差,缺乏自我钻研的能力,导致学生进入社会时,把握机遇,洞察问题的综合能力偏弱。

(3)交互设计综合性强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就业面非常之广,“以课程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培养的学生同类化明显,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因此,由于交互设计成为这个时代设计领域的新亮点,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高校在设计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变革。与之相应,国内众多高校也相继展开了交互设计的教学,并在逐步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2我校《界面与交互设计》课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界面与交互设计》是我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新开课程,在2016-2017学年才第一次开课。该课程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第四学年开设的专业教学模块(选修)课程,每周16个课时,5周共80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字体设计、编排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所上的最后一门专业设计课,是对之前所学的基础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为日后的毕业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虽然是新课,但是课程效果及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都较好。本次的教学改革也是在多轮开课后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界面与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其思维方式及设计流程,成为在现代商业竞争环境中能够在消费产品的软硬件一体化创新设计、互联网产品的整体设计等方面拥有竞争力的新型设计人才。为了达到以上课程目标,设置了以下教学内容:包括交互设计的背景、什么是交互设计、为什么要引入交互设计、交互設计的流程、UI以及UE设计的简介、界面设计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界面设计、如何设计等。

我校的交互设计课程仍处于起步状态。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界面与交互设计》是一门交叉综合性学科,虽涉及编排设计、标识设计、互动体验设计、计算机软件等交叉研究领域,但更注重实际应用,并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弱。另外,将之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较为匮乏,无法在这门课程中进行补充、融合。

(2)由于课程限制和单一的授课模式,学生的最终作业大都为“纸上谈兵”,效果单薄,无法落到实处。这也体现出本课程的课程教学与真实项目结合不够紧密。

(3)由于课程时间较短,用于实践应用的时间相对也较短。学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做出的设计作品大多好看不好用。如何让设计作品落地,也成为本次课题的研究重点。

(4)作为大四最后接触的专业课,部分学生反应由于大四上半学期还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完成毕业开题答辩,而这门课程又是全新的,还要学新的软件,时间上完全不够用。这也导致本课程的实践项目效率底,学生课后不会再自己花时间去钻研新学的软件,导致软件使用不熟练,影响最后的课程效果。

3《界面与交互设计》课程的建设性改革目标

本项目改革的具体目标有三点:

(1)增强《界面与交互设计》这一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寻找与交互设计密切相关的海宁或杭州的设计公司,与其建立合作,理论结合实际,在理论知识的每一环节里加入对应的实际项目操作作为补充说明。为学生学习、实践打下基础。使这门课程的实践应用型得到加强。endprint

(2)调整课程的授课方式。交互设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不断地吸收外部的新方法及新理念,它应该是一种更为动态的方式,而非固化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程所涵盖的范畴是相对固定的,但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和教授方法、作业内容、实践内容应进行不断的改进及迭代。

(3)结合相关设计大赛(白金创意、时报金犊等),以比赛促动学生学习、创作,使学生无论是从“学”上,还是在“用”上都能够真正受益。

通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得该课程更具实践性与应用型。具体实施计划拟为:

(1)改革课程内容:降低理论方面的知识比例。用更多的实用技能取代相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大量优秀实例讲解App设计、界面设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与能力用到实处,尤其是毕业设计中,能够融会贯通。强调“个性化”培养“、差异化”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尝试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是高等学校交互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在海宁或杭州寻找与交互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公司成为合作伙伴,以项目为形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设计行业的实际运作,以及在过程中学习和掌握App的运营、了解后端的产品系统等。围绕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做实际项目时能够充分考虑到现实的市场条件,尽可能地突破牢笼,拓展独立的思考与创意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设计水平和行业敏锐度。这也对交互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以各类竞赛作为推动,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通过参加比赛,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比赛的过程中也切实的磨练了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4)在每个课程结束后,在学校或相关合作企业举办一个公开的汇报演讲或是小型的展览,邀请全院师生和企业向光负责人前来进行观摩和学习交流。一方面可以展示阶段性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听到相关专业老师和专家们的指导意见,让作品“落地”,更贴近市场的同时也能进行自我知识的不断补充。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难题。

首先,如何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界面与交互设计》课程可以设置部分课时,由教师组织学生以参观、交流、讲座等形式深入设计公司、企业、工作室等与设计师、技术人员、客户交流。一方面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阶段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其次,如何更好的做好校企合作工作。交互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再是简单的满足与人员的数量。因此强化校企合作教学成为本次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机会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同时,校企双方在课题项目合作中可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尽量力求虚实结合。实:是在每一个课题上尽可能保留其自身的真实性,也就是保留基于市场的真实数据、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设计研究。虚:则是尽可能让企业理解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商业的应用,让企业看到课题后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价值及意义。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推进交互设计校企合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实战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4结语

交互设计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新”意味着这个专业的教学并没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做出探索与尝试。

通过上述提及的教学改革措施,期望让教师和学生能在其中相互促进和发展。与海宁或杭州交互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公司成为合作伙伴、将实际项目植入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限于审美和技能的表现,对项目的设计定位更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与市场接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的完整应用流程,弥补现如今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出更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正好契合当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然,教学模式改革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设计和臆想,更应该把功夫下在日常的工作落实当中。只有所有的教师、学生都将自己作为改革的参与者和支撑者,才能将改革深入、扎实地推进。希望能够在这个新方向下走出适合自我发展的路线。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学科研课题《<界面与交互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课题编号:2016JK28)成果。

参考文献

[1] 杰米·司迪恩(JamieSteane),孔祥富,王海洋.国际经典设计教程:交互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08).

[2] 大卫·伍德(DaveWood),孔祥富.国际经典设计教程:界面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08).

[3] 劉毅,安娃,刘再行.构筑体验:交互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0).

[4] 科尔伯恩(GilesColborne),李松峰,秦绪文.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1).

[5] JamesPannafino.InteractionDesign[M].AssiduousPublishing,2012(11).

[6] 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探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