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2017-10-30吴雨晨梁兵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态移民人力资源

吴雨晨 梁兵

摘要:首先从移民主体为贫困人口、数量大且素质较低以及社会适应性差等角度阐释开发移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目前移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移民观念落后等;最后提出要构建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开发机制,促进主体间协同,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促进移民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协同开发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57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46

Abstract:Necessities of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of ecological immigration were expounded from characteristics: poverty, large quantity and low quality, and poor 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 majority of immigrant subject. In addition,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s well as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primitive concepts of immigration were pointed out. At last, suggestion for establishing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multiple subjects for human resources of ecological immigration was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immigra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immigration; human resource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生態移民,指原本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新地区重新安置的人口迁移[1]。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已经组织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等众多移民项目。“搬得出”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但离“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而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移民地区发展,帮助移民致富的关键步骤。

1 宁夏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1 移民人口数量大,素质较低

宁夏生态移民项目开发中搬迁移民数量大。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宁夏组织了多项移民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99.28万人,“十二五”期间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计划安置35万人。迁入区需就业的人口数量激增,但是迁出地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以宁夏重点迁出地区固原市为例,根据宁夏固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数量为14.4万人,占人口比重的11.74%,较全国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比重4.08%高出7.66个百分点。虽然需就业的人口数量庞大,但是由于移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出现了企业缺人但移民难就业的矛盾状况。

1.2 迁出地区贫困,移民主体为贫困人口

宁夏移民迁出地区极其贫困,如宁夏中南部地区,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该区域总面积4万km2,占全区的65%;截至2009年底,该地区GDP为150.3亿元,仅占全区的11.3%;地方财政收入6.37亿元,仅占全区的5.9%;财政自给率仅为6.5%[2]。这一地区位于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达到近150万。

在移民搬迁项目中,虽然国家给予了补贴,但是移民搬迁到新的地区需要安置费用,包括生产投资和生活费用,国家给予的补贴往往不能满足移民的需求,给移民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而且移民搬迁入区后,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失去了以往的收入来源,在安置区适应阶段移民发展受限,容易造成新的贫困。

1.3 移民社会适应性差

生态移民的搬迁安置过程是对移民原有社会经济系统的“破坏—重建”过程[3]。移民迁入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都与迁出区有很大区别,移民自身社会适应性差,适应安置区的全新环境对移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移民要适应这种变化,发挥自身能力,追求更好的发展,必须重新进行学习。因此,开展宁夏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移民人口素质,是帮助实现宁夏地区人口与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移民安稳致富,帮助移民进行社会经济系统的重建,达到移民工程的最终目标。

2 移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不到位

从基础教育方面来看,移民迁入区的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但学校还不能完全满足迁入区的发展需要。移民区的学校一般按照搬迁前计划移民数量建造,但是随着移民区的发展,有许多计划外的孩子进入移民区学校,这就使得按原规划建成的学校显得规模偏小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的需求。移民区学校经费有限,还存在教学仪器、多媒体设备、体育器材、图书等配套设施短缺问题。迁入地学校师资不足,影响学校教学。自治区政府规定移民区学校师资由迁入地政府统一安排,迁出区教师仍留在当地由教育局统一调配[4]。移民迁入区大量学生迁入,但教师数量与移民迁入前相比并没有增加,导致移民区师资力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规模。如马家塘移民区中的同心县搬迁近8 000名移民,但迁入地中宁县的教职工编制人数并未增加,教学正常开展受到影响。endprint

从职业教育方面来看,供应体系不健全且与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强。相比于职业教育,当地更重视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青少年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还不健全,基本未开设职业教育选修课程,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受教育环境。移民的培训机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移民群体需要,培训机构由政府出资运行,在政府资金不够充裕的前提下,对培训机构的建设会有所滞后。而且已有的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与社会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对移民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能力提高有限。行业企业作为最了解市场劳动力需求的主体,在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

2.2 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移民区的教育和健康资金投入不足。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状况紧张,经济实力有限,且生态移民地区的市、县财政收入更加不足,所以地方政府投入移民区的教育经费有限,仅靠国家的拨款无法满足当地需要。而且移民家庭本身财力不足,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环境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生活成本和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大。由于家庭资金有限,往往对教育投资不足。农村居民大病重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移民健康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仍普遍存在因病致贫的现象。

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亦不足。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移民以贫困人口为主,经济基础薄弱,在搬迁安置后基本没有多余资金。在政府和移民投入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部分迁入地本身产业结构单一,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式有限,產业发展缓慢对移民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3 移民观念落后

首先,移民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宁夏生态移民长期生活在相对落后的山区,大多以农业生产为主,迁入新居后移民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不能立竿见影地体现[5]。移民思想上有局限性,无法很快实现生产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在职业选择观念上存在较大偏差。由于移民文化水平有限,缺乏专业技能,可供移民选择的工作不多,以清洁工、保安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为主。但是许多移民认为这些工作社会地位和工资不高,更依赖于国家的补助,逐渐形成了强烈的“等、靠、要”思想,而不愿从事这些职业去自食其力。

其次,移民教育观念落后。移民虽然搬迁至迁入区,教育环境比迁出区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在没有良好谋生技能的情况下外出就业谋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造成落后教育观念的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高中教育,且家长也不重视对其的职业教育,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也无法满足迁入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由于移民迁入地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缺位。家长教育方式欠妥,缺少与子女间必要的沟通,将教育的责任全盘交付于学校和老师。

此外,移民接受培训意识淡薄。迁出区生态环境恶劣,教育培训条件有限,移民对教育培训没有一个合理的认知。以往移民多是通过自己实践摸索或请教他人得出经验,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通过培训掌握劳动技能的方式不熟悉,缺乏接受培训的意愿与动力。

3 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构建

1965年,美国学者Ansoff[6]提出协同思想:“组织通过追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的策略安排,对投入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采取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协同论,主要研究在不平衡的条件下,无固定联系的各要素通过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使系统生成一个新结构,这个新结构保证系统的统一性,系统从而获得由无序向有序演化发展的协同结构。“协同作用”实际上就是系统中的各要素或各系统间互相作用和有机整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重视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间的差异与协同,强调差异与协同的辩证统一须达到的整体效应等[7]。协同思想的核心主旨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或子系统间的相互合作。现代协同论认为,协同有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有序[8]。协同思想倡导各参与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系统的融合和发展中,将协同理论引入移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使多元主体之间保持协同、合作,以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3.1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构建

宁夏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与培训机构、移民群体等是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他们在开发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发挥不同的作用。针对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各个主体不仅应当明确自身定位,改正现有问题,积极参与人力资源开发,还应当加强主体间的协同,建立高效运行、灵活有效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宁夏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的基本框架: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指导,学校与培训机构为重要推动力,移民群体自我开发,形成一股合力,通过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宁夏地区可持续发展。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如图1所示,政府、行业企业、学习与培训机构、移民为四大主体,主体间形成协同开发的有效机制。政府占据主导作用,加大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投入,支持行业企业发展,为移民提供保障;行业企业为学校与培训机构提供有效信息,给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学校与培训机构为行业企业输送人才,重视对移民的教育;移民加强对行业企业的了解,主动参与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学习。

3.2 多元主体角色分析

1)政府主导。政府是推动生态移民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力量,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处于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的中心地位。政府在各主体之间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促进引导各方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政府应发挥自身作用。首先,在政策上重视完善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应的内容,重视移民健康,加大教育投资,确保教育建设与项目工程建设能同时到位。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动员移民参保,满足移民医疗和养老需求。政府还应当鼓励移民就业创业,为移民就业创业提供优惠待遇,比如给予移民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为移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移民就业,给予符合规定的企业一定的优惠和资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移民人力资源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寻找医院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