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工匠精神,和而不同

2017-10-27郑亚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精益因材施教论语

郑亚军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治国施政的理念和教育思想。孔子的思想、学术博大精深,影响巨大而深远。研读《论语》,与大师对话,聆听大师的声音,可以领略大师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增长教育才智。

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是由其门徒根据孔子生前的言行编纂而成。其中很大篇幅真实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对话,再现了孔子教学时的鲜活情境。研读《论语》,从中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启迪,还可以为治理学校提供有益启示。

一、从《论语》中读出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记载的一段,读之颇有感慨。

虽然子路、冉有请教孔子的是同一个问题,但他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在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循循善诱,使弟子问有所获,各有所悟。《论语》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在回答不同性格的学生的问题上,都能因人而异,因人施导。尽管弟子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禀赋和才能,但在孔子的教育与引导下,都能学有所成,各有特长。“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不愧是颇具慧心、匠心的一代教育宗师。

由孑L子因材施教的故事,联想到教育。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作为独立意义上的生命個体,他们具有独特的优势、独特的价值,而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学生这种潜在的价值和优势,彰显其优势和价值。然而,我们的教育习惯于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其结果是学生的差异被消除,自我被压抑,个性被扼杀。这种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全背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智力因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必然存在各种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理解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面对个体差异,要提高教育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课程理念,倡导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教学改革,其实质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因材施教教学法在现代课程改革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从《论语》中悟出的教育操守——工匠精神

樊迟问怎样做才是“仁”。孑L子说:“日常起居要态度端庄,担任工作要敬慎认真(执事敬),和人交往要忠心诚恳。虽然到了未开化的蛮夷地区,也不可背弃。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很好概括了敬业的内涵。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不仅包括敬业、专注,还包括精益、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瑞士手表、德国奔驰汽车、日本松下等知名品牌,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靠的就是工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精打细磨、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以及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因此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传达一种“正其心,诚其意”的态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精神;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毅力;一种推陈出新的革新行动。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个性各异、千差万别的学生。相对于“模具”生产的产品,教育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教育者的付出要更多,工作的难度更大,工作的强度也更高。教师最基本的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好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成功。“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

三、从《论语》中悟出的文化理念——和而不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能凝心聚力,减少“内耗”。和谐能在学校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的进取氛围。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一)人和的关键在领导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师者之师”。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校长要善于用共同的目标来凝聚人心,用美好的愿景来鼓舞士气,用有力的措施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班子成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班子成员之间可以和而不同,但是要顾全大局,分工协作,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同时,学校领导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二)人和的保障是制度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无所谓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前提,严格执行落实制度是学校良性运行的保证,是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石。在学校职评、评优选先、绩效奖金分配等敏感问题上,学校领导严格按章办事,阳光操作。这些敏感问题的合理应对是学校人际和谐的重要条件。

(三)人和的基础是尊重

尊重是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领导之间、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都离不开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作为学校领导,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教师,用宽容的心态包容教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愉快工作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人和的纽带是情感

学校管理离不开情感。情感投入的多少,有时甚至左右管理的成败。关注每个教师的需要和感受,管理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管理的效应。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大村小学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益因材施教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创业从精益开始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