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越来越多的中风

2017-10-27赵寒源泉

科学养生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风心脏病高血压

赵寒+源泉

51岁的刘先生原来是山里的采石工,采石需出大力、流大汗,当时,石场给采石工每人每天发一包食用盐,以补充流汗造成的盐分损失。久而久之,养成了嗜盐的习惯。嗜盐导致高血压,一天傍晚,刘先生突然昏倒、言语不清,家人赶紧将他送医院,被确诊为脑中风。

目前,中风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發病。全球每6秒钟就有人死于中风,每年全球有将近600万人死于中风。很多世界名人因中风去世,2006年,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中风,昏迷一段时间以后去世。美国总统尼克松、罗斯福都是因为脑中风去世的。

调查发现,中风不仅是目前的十大死因之一,更是造成中老年人残疾、行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那么,什么是中风?中风由何而来?怎样避免和应对中风?笔者就此采访了哈尔滨世一堂中医馆针灸理疗科主任孙湘君副教授。

据孙老师说,中风是中医学的专用名词,包括两种不同的脑病:脑出血和脑梗。中风,西医叫脑卒中。中风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一般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几千年以前,中国的《黄帝内经》和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都留下了关于中风的记载。虽然不了解病因,但是因为来如疾风,毫无预警,所以古人就称这个病为中风。隋代《诸病源候论》对中风的症状有清楚的描述:“中风,强舌不得语,口渴,半身不遂,不仁。”

据孙老师介绍,过去针对中风的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积极的治疗方法,除了少数幸运的病人,因为中风位置不算太深,可以手术取出血块以外,几乎只能给予避免病情恶化的药物(例如降脑压、抗凝血剂),然后只能等待。等待身体慢慢吸收出血的血块,不再压迫到脑组织;或是等待病情变化,患者慢慢脱离险境。

近年来,对中风有了积极的治疗措施。199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核准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t-PA),可以溶解中风病人脑血管中阻塞的血栓,改善他们脑部受损程度的30%以上,减轻后遗症。不过,溶解血栓药物必须在脑中风发生3小时内使用,才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有预兆

孙老师担纲中医师20多年,对心脑血管突发症有较多经验。她告诫:中风是有预兆的,应该掌握和了解一些常见症状:

手脚、胳膊、腿突然发麻、发木、感到无力或者不好使了。

脸部或一侧突然麻木。

视力突然模糊、多重影像或是一只眼睛、一边视野看不到(不论左右眼都是同一边看不到)。

不明原因的突然说话结巴。

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中风之前会有头痛现象,尤其是突然的剧痛要更加小心。不明原因的突然严重头痛是好多人容易忽略的症状。

不明的原因晕眩,尤其是伴随有吞咽困难、打嗝等症状。

一旦有这些症状,往往是中风的初期或者前兆,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征兆,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有的人感觉自己肢体无力,直觉反应以为是可能晚上睡觉时压了等原因,想等一等,看过一段时间能不能自行恢复。这一等往往就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睡觉压迫所引起的麻和中风的麻木是不一样的,睡觉的压麻很少在同一侧的手和脚同时发生。

什么人容易中风?

高血压

好多人以为中风是无法预防的疾病。其实,它也是经年累月的积累、缓慢无声的变化所形成的后果。那么,什么人容易中风呢?据美国国家神经障碍与中风学会认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曾经发生小中风、抽烟、嗜酒,都是增加中风几率的危险因素。

孙老师指出:高血压控制的好,中风几率可以降低一半。长期血压过高,血管内膜会受到不正常的压力刺激而受损,胆固醇容易堆积,形成血管阻塞,容易造成阻塞性中风。血压太高,也容易使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风。

相关资料显示,患有高血压的人,中风的几率高出正常人6倍,如果没有服用药物控制,中风的几率是服药者的21倍。但是令人心惊的是,在我国45岁以上的人中,约四成到四成五患有高血压,而且没有服药的人高达三分之一。因为血压控制不好,所以我国出血性中风的比例比美国高出许多。

高血压病人不能自行停药,一定要按时吃药。有些患者“西药吃久了会坏肾”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不愿长期服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现在已经有副作用少又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

据国外的研究数据,男性在成人以后患糖尿病的人,将来中风的机会是没有患糖尿病者的3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得中风的机会,则是没有患糖尿病者的4倍。

糖尿病人如果不能控制好血糖,长期血糖升高,容易造成血管的变性和血管的硬化。血管弹性减少、变脆,容易产生阻塞,若是阻塞发生在脑部,就是中风。

心脏病

心脏病引起的中风约占所有中风的10%~15%。患有心脏瓣膜疾病(心房和心室间的活瓣开关出问题)、心律不整(例如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塞、心脏内膜炎的人,容易有血块随着心脏打出的血液流出,如果阻塞了脑动脉,就造成阻塞性脑中风。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加上有心房纤维颤动的人,中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17倍。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脏病人如果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可以预防中风发生。

小中风(暂时性脑缺血)

轻微的手脚麻木、口齿不清或单眼失明等症状,数分钟或数小时就恢复正常,称为小中风。小中风因为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小中风是脑中风很重要的警兆,约有35%发生小中风的人四年内会中风。

抽烟

抽烟对血液循环有多重的危害。抽烟和颈动脉(供应脑部血液的颈部主要血管)的脂肪物质沉积有很大的关联。如果颈动脉堵住了,就造成中风。而且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升高血压、一氧化碳会降低脑中血液的含氧量,抽烟还让血液变稠,容易凝固,造成阻塞。

酗酒

酗酒对心脑血管危害尤甚,可直接造成动脉硬化。

上述这些,都是极易造成中风的危险因素,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中风的第一步,认真对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把危险降低到最低。这就需要时时注意规避风险,“洁身自好”,并且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中风心脏病高血压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全国高血压日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