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响雷打头”说起

2017-10-27纪卫华

江西教育A 2017年9期
关键词:普通班名校生源

纪卫华

小时候吃饭老是掉饭粒,碗外边的一圈儿都是,这个时候,奶奶就会神秘且恐怖地说:“快捡起来!快捡起来!不然响雷会打头的。”于是天上雷公电母狰狞的面目、振耳欲聋的呼喝、急促的闪电、抱头的凡人,一连串的画面都浮现在我的脑海。因此响雷打头活生生地、理直气壮地成了爱惜粮食的一挂教鞭。

当老一辈人暗暗窃喜自己立竿见影的“高效教育”时,迷信的思想也迅速植根于孩子的大脑。更加可惜的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原先模糊建立起来的爱惜粮食的表现由于失去了响雷打头的根基也可能会被抛出来,于是吃饭不光盘,包子只吃馅儿,家常菜不屑一夹,牛奶喝一半潇洒一甩的现象又都重演起来。

其实,教育的迷信与跟风,有时也會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长期被公认和应用的策略。譬如说,请个教育“大家”到学校上示范课,再做个讲座,于是他的教学设计便被作为一种模式推广,再按他的教学模块以行政手段强行推进课堂运用。几年下来,教育思维僵化,千篇一律,墨守“新规”,更可笑的是所有学科都必须照做,结果是淹没甚至抹杀了学校、学科、教师、学生的教育个性差异特征,“创新精神”的呼唤成了雷公电母式的吆喝。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公式化教育教学的路子是走不远的。

十多年前,好多公立学校为了稳生源、求发展,冒出来一个“公举民办”的办学路子,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诠释就是公立学校里办个强化班、校中校。现在回过头来想,太多太多的学生在六七年级就被贴上了“你不行,上普通班;你行,上强化班”的标签。

一部分学生被自卑之霾笼罩,一部分学生又恰似进了保险箱,光环照耀,就连普通班的教师也抬不起头来。上好班,多收费,既加重了百姓负担,又滋生了行业腐败。好在国家审时度势大声叫停。

公举民办的奇葩消失后,又带来了什么连锁反应呢?生源流失!优质生源涌到城里的实验学校、私立学校、临近的外县市名校。留守的要么是成绩不好的,要么是家庭困难的,要么是家长放任自流的。好多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瞬间成为教育洼地,教学楼宿舍楼空着养鼠。一方面造成城里学校、名校、私立学校生源拥堵,另一方面又造成公办教育资源的严重弃置与浪费。

城乡教育均衡策略实施推广后,这一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但教育办学理念的思维惯性短时间是难以消逝的,甚至会长期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跟风盲从都受其影响。准确地说,家庭教育是受学校和社会舆情影响的,大部分家长是教育的门外汉,于是便受到某些观点的影响,比如迷信热衷于炒作的名师和暗箱操作师资搭配的窗口班级,等等。

都说名师出高徒,又有人质疑说孔子弟子3000脱颖者不过72人。我对名师名校是敬畏的,但是我从不盲目崇拜。我们都应该冷静下来,多多审视与思考名师名校的成功之道。要知道,经得住时间推敲的才是真正有名的,实用的才是有效的。

“少年空军”这一新鲜的字眼,近两年也悄然走进初中校园,引起不小的震荡。空军招飞行员为什么要降至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呢?明眼人都知道在高中生中招飞行员合格难度太大了,尤其是视力关。

我们不妨多走进中小学校园看看,因近视需“全日制”佩戴眼镜的学生数已逾半,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啊!教育本当是一个慢过程,学生的成长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当下,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在校时间都超过12小时,有的长达14小时以上。学生中午也只能趴在桌上午休片刻,完全成了“圈养的学习机器”,教育也成了残害学生健康的“刽子手”。此时再搞什么阳光体育活动也不能弥合长期的创口。

我想,衡水模式攻城略地,落地浙江招致教育界人士抵制,他们大呼“浙江人不需要”的口号,或许就是人们的一种幡然醒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当感到欣慰!◆(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

猜你喜欢

普通班名校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名校介绍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普通班《汉语》教材现状分析——以阿克苏地区为例
赶集挑名校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