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7-10-26许丽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丁三醇肌层出血量

许丽芳

(容城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700)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许丽芳

(容城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700)

目的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治疗的43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共计27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等常规手段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症状,共计1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效率等情况均由于对照组,且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效果确切,可以作为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在临床上使用并推广。

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剖宫产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并发症之一,也是所有最容易导致产妇残疾或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此外,临床资料显示在剖宫产手术中,由于外力干预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较自然分娩高。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是剖宫产产妇常见的症状。因此如果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手段,这对产妇的生命安全和产后身体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我科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治疗的43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43例产妇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26±1.9岁。43例患者均无传染病史、慢性病史,无精神障碍,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43例剖宫产出血产妇在一般资料上存在差异,经检验P>0.05因此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6例患者依据临床指征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等常规手段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症状。

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出血。具体操作如下:采取常规按摩子宫并宫体注射缩宫素后子宫出血症状依然没有好转的患者优先进行血容量补充,对于产后出血较多的患者进行防休克治疗,在缝合手术开始前于患者宫前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而使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首先探查患者宫腔内情况,并进行宫腔清理,将胎物残留清理干净。从腹部切口将产妇子宫托出,观察并确定出血点分布。术者从膀胱后方和子宫后方同时向下施压,按压患者子宫,使其在人工施压的影响下,这有助于减小阴道及剖宫产切口的出血量,若出血量有所降低则进行缝合手术。使用1号微乔线与子宫下段横切口右侧3 cm出进针并穿刺入宫腔至切口上缘3 cm、侧方4 cm处出针,向宫底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至宫底角3 cm处,然后于宫底角至后壁宫颈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同时于子宫切口水平宫底韧带起至后壁进针并穿刺如宫腔,水平出针,出针点为另一侧后壁对称点。采用同样的方式缝合左后壁子宫浆肌层经宫底至前壁,于切口下缘左向出针。助手于丰和过程中使用双手加压子宫体,术者渐进性缝线,首尾两端缓慢进行并打劫,止血成功后通过缝合的方式关闭子宫切口。关闭子宫切口后检查手术区域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当阴道出血逐渐停止、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短时间内没有恶化可能时,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对比分析43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止血率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

有效:产妇宫缩基本恢复,阴道出血情况明显改善,其他体征基本稳定。

无效:产妇宫缩未恢复,阴道出血量较大甚至存在加重趋势,脉搏增快、血压降低,排尿少甚至无尿。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持续时间、出血量)术后情况效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3 讨 论

通常我们将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大于500 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较为迅速,如果产妇的出血症状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抑制,则会有休克危险,严重时危及产妇生命健康。在剖宫产手术中,导致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异常、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剖宫产出血因素是宫缩乏力,约占全部产后出血的85%左右。

对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临床上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按摩、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产妇子宫,但在该种手术中由于结扎双侧髌内动脉操作难度较大,同时有潜在的输尿管损伤可能,如果医护人员技术不够熟练或操作失误则可能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患者术可能在术中出血量的增加、感染风险的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女性盆腔受到破坏,导致生育能力的永久性丧失。因此在剖宫产出血的治疗中,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以及提高止血率是保证治疗成功率、子宫保留率的核心问题。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前列腺素的氨丁三醇盐溶液,其本质上是天然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其半衰期更长、生物活性更强、肠道不良反应较轻,能够长时间有效地刺激子宫平滑机从而促进产妇宫缩机能的恢复。

改良后的B-Lynch缝合术是居于压迫式止血理论的缝合技术,通过外力施压的方式提高产妇宫腔受到的压力,从而使产妇子宫容积缩小,进而对肌层血管和缩小剥离面产生压力。同时利用机械性纵向压迫刺激子宫收缩同时压迫血窦,进而帮助止血,在不适用特殊机械帮助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降低产妇输尿管损伤和子宫切除几率。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效果确切,可以作为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在临床上使用并推广。

[1] 徐映锋,祝 娟,吴 俊.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8):1697-1699.

[2] 陈志敏,孙 凯,江 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7(2):105-108.

[3] 龙 芳.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94-95.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combined modif i ed b-lynch su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observed

XU Li-fang

(Rongcheng count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Hebei Baoding 071700,China)

R714.4

B

ISSN.2095-8803.2017.10.52.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丁三醇肌层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