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方民族学学派中论述“文化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2017-10-25浩然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摘 要:本文以西方民族学学派作为切入点,引出文化能否被比较的问题,对“文化比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文化比较的尺度及文化比较的意义进行诠释。对文化比较做出了笔者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西方民族学学派 文化比较 文化比较尺度 文化比较意义

一、西方民族学发展至今学派

(一)文化进化论学派。 是西方民族学界于19世纪中叶产生的第一种民族学学派,该学派主要是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文化进化论学派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阶段逐渐的发展,全世界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得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其主要代表人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

(二)文化传播学派。该西方民族学学派是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产生的。文化传播论学者反对进化论的概念,其主要思想是认为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在某个地点一次产生并在产生后向各个地方传播。各民族的文化并非有自己创造,而是从世界上传播者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借用了某些东西;在一定地区内,若干文化特质构成了文化圈。认为作为文化历史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就是民族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主要有 德奥文化传播论和英国文化传播论两派。德奥文化传播学派代表人为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和奥地利天主教神甫施密特。他们认为人类创造能力极其有限,每一种文化都是在一个中心地区一次性产生后向周围传播。英国传播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里弗斯、史密斯和佩里。他们推崇“泛埃及论”认为埃及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世界文化是从埃及文化传播世界得以形成的。

(三)历史学派。是美国历史学家博厄斯由20世纪初创立的学派。该学派不做原则性的理论概括,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历史,因此必须在每个民族的特点中研究每个民族。代表人物除他之外还有其学生克罗伯、威斯勒、本尼迪克特等。自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历史学派开始分化,但博厄斯学生在继承老师基本观点基础上各自进一步有了新的发展和建树。

(四)法国社会年刊学派。该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该学派重视实地考察,对其他学派观点予以一定程度认同,但同时存在不认同的地方从而给于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代表人物为杜尔干及其继承人莫斯。该派因杜尔干1896年创立《社会学年刊》闻名于世。

(五)功能学派。该学派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该学派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清楚这个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作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该学派重视田野调查,并强调文化的功能作用。主要代表人物为马凌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功能学派的理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民族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六)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影响下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心理学派。该学派认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文化是抽象的,而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每个民族文化必须从研究该民族的个人开始。代表人物由博厄斯学生本尼迪克特、萨皮尔、林顿等人。

(七)结构主义学派。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西方出现的民族学派。该学派认为各民族的表面结构之后都隐藏着一种真正的社会结构,人类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模式的方法去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从而解释人类的思维结构。主要代表人物为法国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八)新进化学派。是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形成的。该学派一方面恢复19世纪摩尔根为代表的文化进进化论的名誉,另一方面又提出与19世纪不同的进化论学说。该学派代表人物为美国人类学家怀特、斯图尔德和英国考古学家蔡尔德。

(九)新心理学派。是60年代美国出现的人类学、民族学新思潮。代表人物有怀廷、柴尔德、莱文等人。他们在老心理学派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提出所谓“认识人类学”。

(十)文化相对论学派。 该学派以赫斯科维茨为代表。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与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并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文化价值没有共同的等价物,不能用欧美的价值观念作为评价其他民族文化的尺度,人类学应该维护每个民族独立发展的权利。

(十一)研究马克思主义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民族学问题的学派思潮。联邦德国以马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潮、法国以戈德莱厄为代表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思潮、美国以哈里斯为代表的“文化唯物论”思潮、以墨菲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辩证法“思潮等。

二、文化能否比较

通过对各个学派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民族学从发展至今学派其核心大多在于对于异己文化的探索和研究,这也引发了民族学一直以来关于文化是否能够比较的议题。 那文化到底能不能比较?事实上是能比较的,也是必须比较的。因为当你要研究一种文化时,单单只描述一种文化是不够的,因为你无法得知这个文化的优劣之处在哪,这个文化的特殊之处在于哪里。这也就说明文化必须有一个在你所研究的文化以外的文化进行对比,这也是文化必须比较的原因。民族学一开始就是从比较看待不同种文化,而由默多克等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关系区域档案》以及以后的《民族志》图表都为跨文化比较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跨文化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文化的比较存在一定的非客观性。分析民族学的各个流派我们可将其分为20世纪中期以前和当代两部分。20世纪中期以前的民族学流派,究其背景当时的西方正是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大兴起的时代,各个国家建立其殖民地来谋求更多的利益。而他們的殖民地多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国家,这也就导致了来自西方的民族学家们在研究这些民族的文化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认为这些民族的文化是落后的、低下的、是落后于本民族文化的,从而否定了这些民族文化上的一些闪光点。这种行为无疑是错误的。而当代的民族学流派,在二战结束后西方的民族学流派受其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的殖民地人民纷纷独立,这使得民族学家们开始反思:认为每一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独特价值,不能用欧美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尺度。不能因为文化源于原始森林抑或其他不发达的地区而给与白眼。文化无高低之分,各民族应充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价值。

三、文化比较尺度

既然前面提到文化能够比较,那么能不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尺度来帮助我们客观的去对比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呢,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想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文化尺度呢?下面我列举一些大家的理论来说明。

(一)、在具体的比较中,首先参考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哲学》提出的四个步骤:

1.从东西方文化中归纳其各自的共同点。

2.从共同点中抽象出它们各自的社会文化根源

3.把这社会文化根源投之各自文化史来检验其持久性

4.把这社会文化根源投之各自现今文化来检验其广泛性

(二)、现今在国外比较流行的文化比较方法是霍夫斯泰德教授的文化层面五分法,就是把一个国家的文化层面分解为五个方面,那么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化问题就按照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定级、评分。可以将不同的国家拿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化差异。这就是典型的西方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中,霍夫斯泰德教授试图找出能够解释导致大范围内文化行为差异的因素。他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各国的文化:权力距离,对不确定因素的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男性化/女性化,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

正如“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受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无法使所有人对待文化的尺度一样的,这也是学界有不同的文化尺度的原因。每一个人看待文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尺度,而由于文化根据它所滋生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导致文化的多样,这也导致了一些文化的尺度无法通用于所有文化,现有的文化尺度多少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无论如何,运用何种尺度,都应客观去看待各民族文化,不应有任何带有任何主观臆想的诋毁。

四、文化比较的意义

文化的比较是有利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文化对于其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这两方面:一、促进作用;举个列子,正是因为清朝时的各种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当时人们不禁要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这必然使得当时的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学习国外文化,促进了国家发展。二、规范作用;通过对比,前车之鉴使我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做错误的事情。

结语:

通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同的地域土壤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在此土地上生长生存的民族在千百年来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最适合于这种土地上的文化,当然这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也是在此之内。尊重一个民族的前提,应该是尊重这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应该把你认为适合的方式强加于人,更不应该带有主观臆想的认为该民族的文化是落后的。也许对比你的民族文化来说,在某方面可能会有落后一面(如非洲女性割礼等陋习)但其生产生活方式却是可能最合适于他们所生活的那片土地。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更应首先考虑改变该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后果如何,有时候也许适合别人的却不适合这个民族。这仅是我的一点想法,还请多多指教。

参考文獻:

[1]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浩然,1995年11月15日出生,性别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6级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学历:硕士学位。内蒙古经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