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在哪里》教学反思

2017-10-25陈红利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句环节文本

陈红利

聆听了研讨课《幸福在哪里》,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自学、解疑、精讲、操练。它的基本要点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作用巧妙、有机地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悉心聆听教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主体突出,主导巧妙。

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执教者注重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渲染,情绪的调动。在自读自悟的环节,以“自学导航”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小组式学习。在指导学生领悟幸福的环节,在抓住重点学习三个年青人说的话时,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既尊重了学生对幸福的独特感受,又巧妙地实现了学习语文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工具人文,双性统一。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时,能够巧妙潜入文本,強调在反复的阅读中把握重点,逐步深化感受。例如:对于文本的重点语句:“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穿梭于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时而指读,时而引读,在反复地进行推敲和锤炼中,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深化了学生的感受。教师在这一环节上,既完成了对文本的教学,又润物细无声般地传递着学习语文的一种良方。而这一“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的学习思想,也必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深远的影响。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教师总是以极其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寻找幸福,在交流、想象中领悟幸福,在联系生活中品味幸福。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情境-----品读体会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十年后三个年轻人谈各自对幸福的感受的语句”时,教师注重了学生想象情境、走入情境后的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幸福就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自然而然地读出幸福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形式,这样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长此以往,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四、深入挖掘,巧用教材。

本篇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了,而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幸福,体会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理解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变幻出多彩的火花。随后出现的“爱心的传递、温暖亲情”等照片的补充,《幸福在哪里》歌曲的渲染,更是引导学生实现了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一个跨越。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在学生有了对幸福感悟以后,在积累了激情以后,立马将学生的真情实感倾注于笔端,既可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又可以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很好的洗礼,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所期待的。

总之,整节课教者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地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思路清晰,巧妙地把学生引进了文本,联系了生活,尊重了体验,感悟了幸福,突出体现了“学导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和着眼于创新发展的教学思想,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猜你喜欢

语句环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