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2017-10-24秦继英杜雪姣赵楚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个体化负性支气管

黄 雯,秦继英,王 敏,杜雪姣,赵楚一

(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电力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5)

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黄 雯,秦继英,王 敏,杜雪姣,赵楚一

(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电力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支气管哮喘;个体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负性情绪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咳嗽、急喘、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而患者在持续缺氧的影响下,很容易引发肺源性心脏疾病[1]。同时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因此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对临床治疗效果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为有效消除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负性情绪,本院对其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1±7.2)岁,平均病程(4.8±1.0)年;研究组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6±6.8)岁,平均病程(5.3±1.4)年。经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支气管哮喘,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谨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并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基本的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研究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实施心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 个体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文化水平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好的患者:医生可采用口头教育的形式,将疾病产生的原因、临床治疗方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告知患者;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弱的患者:医生应尽量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将日常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用药指南等展示在患者面前。

1.2.2 心理干预

首先需要将所负责的患者其个人详细资料,如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等进行了解,而后针对患者的特征实施心理干预。针对外向型患者:医生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患者找出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在找出原因后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心理抗压能力。针对性格较内向的患者:医生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鼓励患者以书信的方式将自己的负性情绪表达出来,而后医生再通过对患者所记录的信息,分析其心理关注点和诉求点,实施心理干预。若上述两种心理干预效果不理想,医生可以通过指导患者采用适当的肌肉运动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1.3 评价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价,该表总分为100分,正常分界值为50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状态越好;患者焦虑情绪评价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该表中总分亦为100分,正常分值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SDS、S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均比干预前的评分低,但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n) SDS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53) 63.7±5.4 42.3±6.2 67.7±6.2 50.2±4.6对照组(n=53) 62.1±5.9 53.4±5.7 66.4±7.0 59.3±3.8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病情发作时,通常会出现非常难受的症状感受,如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等,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或者部分患者由于过分担忧病情恶化,因此常产生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3]。而负性情绪的持续,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同时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如何消除或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次研究通过在常规护理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其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病情状态,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能够有效消除或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1] 梁春华,史金英,赵从会,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11):1430-1432.

[2] 梁春华,史金英,赵从会,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554-1556.

R562.2+5

B

ISSN.2095-8242.2017.045.8840.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个体化负性支气管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