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质控管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0-24焦雅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危重症规范化组间

张 敏,焦雅男

(青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

规范化质控管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 敏,焦雅男

(青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

目的探讨规范化质控管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质控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规范化的指控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规范化;质控管理;危重症;护理效果

危重症患者因其自身疾病的特殊性,治疗过程较长,且较为复杂。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危险因素。采用优质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对患者后续治疗起到了极有利的帮助[1]。目前,传统的临床护理护理效果普遍较低,有研究表示采用实时护理质量监控的方式能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危重症患者,就规范化质控管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危重症患者,依照进入ICU病房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年龄(57.33±4.51)岁,44例患者中,心肌梗死9例,呼吸衰竭13例,脑血管意外14例,其他危重疾病8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1岁,平均年龄(58.21±4.47)岁,44例患者中,心肌梗死10例,呼吸衰竭11例,脑血管意外16例,其他危重疾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传统护理,密切观测并记录患者临床体征,按照医嘱完成对患者的各项基础治疗。与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治疗的具体步骤,消除其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同时定期需清扫病房内灰尘垃圾,保持病房卫生,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清新的治疗环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质控管理:事先成立针对性的质控管理小组,小组内成员包括护理分管院长1名,副主任护师2名,科室护士长5名以及10名危重科护理专家。组内成员均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了解护理的专业知识。管理小组采用病历追踪法对患者进行实时控制。由组长制定并发布管理计划,组内成员严格执行实施。组内10名护理专家需对医师对患者下达的医嘱进行查阅,对患者自身情况有一定了解,需每日多次探查病发,避免意外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组成成员需依照《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3]中制定并发布的关于护理的标准,对危重患者进行规范护理。其余时间自身不在病房时,可事先教导患者家属一些相应的护理措施,回病房后可听取家属对护理措施的一些疑问,或是反馈性问题(如家属对护理方式的一些意见与建议),可使用病历纸将患者意见、建议一一纪律。院内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就本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属对护理方案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探讨,功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本身正在执行的方案适当做出一些调整,应用于下个月的护理工作中,以此循环,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院内整体的服务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两组患者反馈的满意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对比使用(%)表示,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分析 [n(%)]

3 讨 论

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往往没有明显效果,一旦护理方式出现错误还会对患者病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需对护理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采用规范化质控管理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综合管理,能充分改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旨在加强护理检测力度,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与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实时护理质控管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45%,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仅2例(4.55%)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25.00)患者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明在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优质化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规范化的指控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金叶,王泉莉,王新刚等.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45-46.

[2] 华秀芝.评价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42-243.

[3] 周 瑛,张军杰.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14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7):136-137.

R473

B

ISSN.2095-8242.2017.045.8803.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危重症规范化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