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2017-10-24喻安敏许璐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肩袖关节镜肩关节

王 昭,喻安敏,许璐瑶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王 昭,喻安敏,许璐瑶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受阻后爹修复术的肩袖损伤患者2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康复护理,实验结束后,比较护理前后UCL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患者UCLA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后,且护理后目前暂未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节镜;肩袖损伤修复术;康复护理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肩关节镜是检查肩袖损伤的有效手段,为保证患者阻断病理过程,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来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本次研究主要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受阻后爹修复术的肩袖损伤患者2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3~76岁,平均(59.5±8.5)岁;病变部位均为单侧肢体,其中右侧病变14例,左侧病变6例;病变程度:部分撕裂15例,完全撕裂5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病情观察

术后全麻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其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切口敷料渗液、渗血情况以及引流管通畅情况,可通过冷敷以及弹力绷带来减少关节积液的渗出,还可减轻疼痛,对局部炎症扩散有抑制作用。术后当天给与留置静脉止痛泵进行持续止痛。密切观察肢端的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注意臂丛神经受压,导致前臂感觉异常,警惕上臂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1.2.2 术后体位

术后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于稍前屈,外展50°位,如术者诉术中缝合时有张力,支具应加大外展角度,增加至90°。

术后4周患肩改肩关节吊带进行固定,防止因固定时间过长导致肩关节僵硬。

1.2.3 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的基础是重建正常的肌肉平衡和肩关节,肩胛骨周围的力量,保证整个运动链的增强。

(1)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2)制定康复计划。(3)、指导康复锻炼。

术后2周内属于制动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少修复组织的张力,对组织水肿以及炎症情况进行轻修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止痛,肩关节活动后冰敷,每天冰敷2~3次,每次20分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手指、手腕、手肘、肩前屈、肩外旋以及握拳活动,加强肌力训练。在术后2~6周的保护性阶段应该对患者肩关节进行支具外固定,避免肩周围肌群萎缩、促进组织愈合,还可有效预防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同时需要在患者耐受程度内增加活动量以及活动范围,循序渐进,展开增加肩周肌肉的练习。如爬墙练习、肩袖肌群及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7~12周练习屈肘展肩、外展指路等肩关节前屈训练。12周以后利用门、桌子等进行肩关节各方向主动训练可尝试进行打电话、梳头发等动作。牵拉橡皮筋进行肩关节体侧抗阻内外旋、后伸、前屈训练。患侧手臂上举,反复摸后脑勺,病侧手于身体后,上抬摸背部。如果患侧手臂活动不便,可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上抬。

当患者处于恢复阶段时,需要解除肩关节外固定架,将促进肩关节稳定、加强肩袖主动活动、加强肌肉力量以及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作为重点,在运动功能恢复期要逐渐恢复患者正常关节运动功能,通过促进本体感觉恢复来增加患者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耐力和力量,进行全面的柔韧性训练以及力量训练[2]。

复合运动训练:术后3-4个月,广播体操练习,5~10 min/组,每天1-2组,以恢复患者上肢的协调性和运动的精确性。训练时所有活动均需在疼痛耐受范围内进行。同时可辅助理疗和药物等方法控制炎症、减轻疼痛。

1.2.4 出院指导

术后三月内,建议患者每月前往门诊接受复查,并听取医师的建议。做好保暖工作。避免伤情复发,告知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出现复发要及时就诊。

禁忌动作:(1)术后6周内禁止患肩主动用力。(2)术后3个月之内禁止后伸、投掷、用力耸肩、过度内收、外展位外旋。(3)术后半年之内禁止提重物。

1.3 疗效评价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UCL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UCLA评分比较

护理前患者UCLA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UCLA评分比较(±s,分)

表1 护理前后UCL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功能评分 角度评分 肌力评分 满意度 总分护理前 20 2.2±0.8 3.9±1.3 3.7±1.4 3.8±0.5 2.8±0.5 17.5±4.1护理后 20 8.6±1.1 8.8±1.1 4.7±0.4 4.7±0.2 4.2±0.7 30.8±3.2 t -- 21.043 12.868 3.071 7.474 7.278 11.436 P -- 0.000 0.000 0.004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目前暂未发生并发症。

3 讨 论

肩袖损伤具有较高发病率,无典型症状,患者多出现力弱、肌力下降以及疼痛症状,甚至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较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需要及时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护理配合。

本次研究中,护理前患者UCLA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后,护理后目前暂未发生并发症,P<0.05。原因分析为:①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实行康复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状况,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该以和蔼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稳定,充分促使患者积极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患者实行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其早日康复,改善其关节功能[3]。②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可让其充分了解术后注意事项,针对其具体情况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制订计划时所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活动水平、肌肉萎缩状况、损伤部位以及肩袖组织质量等,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肩关节恢复正常,还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获取患者信任,不断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丁玉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13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98-100.

[2] 杨青霞,龚 敏.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康复护理35例总结[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150-152.

[3] 彭碧云.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4):153-155.

[4] 赵永红.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60-162.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45.8797.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肩袖关节镜肩关节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