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绿色文明教育刍谈

2017-10-23向忠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

向忠勇

【摘 要】 环境教育作为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小学生通过环境教育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阶段应当渗透积极的环境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促使国家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绿色文明;教育

环境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小学生通过环境教育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环境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性教育,其核心意义应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可在不同教育活动体现,最终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教育作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小学生通过环境教育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今后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就要牢牢地抓住“培育绿色文明”这一本质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和行动。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育绿色文明意识

实施环境教育,培育绿色文明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养。绿色学校不仅要将绿色文明的意识和行动贯穿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整体活动中,而且要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绿色文明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精神。

学校通过校内外的各种环境教育培训和自学等学习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正确认识环境问题,而且也可以使教师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言传身教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观念基础。如:遵义市第十三汇川区小学,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对领导和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素质和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首先是校内定期培训,每月一次请有关专家到学校为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培训或学校自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学习,提高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理论素质;其次是参加各级环境教育培训和外出学习参观,学校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和区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和参观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了领导和教师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水平,为学校的绿色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学科渗透,丰富绿色文明知识

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不仅仅限于环境及其问题的学习。而是要通过教育,用一种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去形成学生的环境意识、价值观和情感,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别环境问题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明确解决方法和行动方式。

要从单纯性的学科,渗透过渡到多学科的综合渗透。搞好多学科渗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各学科渗透的重点。如:在《科学》教学中,要渗透空气污染、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域污染及其保护措施等环境意识、知识,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在小学语文《鸟的天堂》等课文教学中,要有机地渗透生态平衡、食物链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知识。

第二,要制定学科渗透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学计划都应注重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在计划制定前,各教研组应明确分工,要求学科教师在开学初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筛选环境教育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汇集到一起形成该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并反映在学校、教导和学科教学计划中。

第三,要注重渗透效果。学校要通过抽查各种计划、查阅教师备课本、听课评课等途径,仔细检查环境教育的课内渗透情况,确保渗透工作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师要掌握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一节课,一册书,一个学期,本学科环境教育有哪些内容?它的层次和要求怎样?教师心中必须心中有数,形成计划,做出安排,使环境教育层次化。

三、开展调查研究,实践绿色文明的行为

学校要利用和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把“实施环境教育,培育绿色文明”与教学真正结合起来,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

以有关温室效应的教学为例,从学科知识上看,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形成的人文因,理解人们保护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做出行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学校可以每学期有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城乡生态环境调查,看看土壤的变化,农作物害虫的变化,观察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青蛙、蛇数量的变化,测试工业对空气、水噪声的污染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环境教育。

四、开展社区活动,增强绿色文明意识

“创建绿色学校,培育绿色文明”欲向纵深发展,与社区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然,环境教育学校社区化是今后发展的目标,“一间学校带动一个社区”,把环境教育从单纯性的校内教育向外辐射,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从中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参加公益活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植树、清理公共垃圾等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豪感。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境保护的文娱活动、宣传活动、探究活動、考察活动、监测活动等。第三,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学校可以以环保小卫士、环保纠察队等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宣传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意排放污水;呼吁成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和随地吐痰,乱倒垃圾,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饭盒等。同时,在学校倡导“绿色文明从我做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绿色文明意识。

五、逐步推进,形成培育绿色文明的体系

“创建绿色学校,培育绿色文明”,要从中小学、幼儿园推向高校,大力发展大学生环保社团,通过环境教育,让大学生明确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与环境保护的一致,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律的结合,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表现,通过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大学校园有真正意义的环境“绿色学校”。

总而言之,环境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性教育,其核心意义应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可在不同教育活动体现,最终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建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顾晓萍,靳晓磊,甘璐璐.小手拉大手共建环保模范城[J].石家庄日报,2006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