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德育 科学育人

2017-10-23王月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思想品德性格

加强德育,科学育人,是当代我国教育内容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素质教育的内涵中思想品德为其核心内容。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社会的道德生活与道德规范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道德实践活动,品德结构各成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也是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

品德的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它们具有统一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如果四种成分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严重的知情分离,知行脱行。就会阻碍品德结构的和谐发展。这是德育工作者应该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心理为依据。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育重点,不断解决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识、行为之间在发虔方向和水平方面的矛盾,促使品德结构诸成分全面和谐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柯尔柏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可以有多种开始。对于年龄较小或者言行脱节的学生,就常常需从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培养人手;当学生有情感障碍时,应从道德感情教育人手。对于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就需从锻炼意志人手,由此看出道德的认识是为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学生的品德与性格,有时工作者容易混淆,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既忽视性格教育问题,又不能正确区分品德与性格,常将学生的不良性格问题,误认为是品德不良向题,造成不良后果,性格是影响品德的形成与表现,德性只有在性格的准备下才能形成,伦理思想只有融合在性格里才能成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根据56名学生的调查,除少数违纪学生确实是品德不良外,大多数差生的违纪行为是由性格引起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的具体表现把性格与品德问题分开。不仅有利于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学生品德的教育。

在德育认识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一是重智育轻德育。学校普遍存在着对德育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大喊大叫”的现象。因为德育是个软指标,学习成绩是个硬指标。学生要拿成绩交差,教师要凭成绩上岗,家长要看成绩赏罚。二是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许多老师错误的认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是靠灌输,却忽视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但是许多学校总怕出安全事故,不敢把学生带出教室,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曾在多次的班主任民主测评调查中出看到过相当一部分学生给学校提过这样的建议:希望学校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三是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目前,社会开始出现多元化、多层次道德和价值观观念,一些腐败现象、网络问题等负面因素影响着学生,学校的小气候,容易被社会大气候中的消极因素所冲击。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打造家庭教育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但截至目前,这个教育网络还尚未完全形成,也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相反,家庭、社会的消极环境成为学校德育的“散热器”,社会负面影响较大。

在德育实施上存在着三个“不一致”。一是言教与身教不一致。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极个别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大讲做人之道,走出课堂则打牌赌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言行不一致,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是形式与内容不一致。有的老师德育工作计划总结应有尽有,但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缺乏具体的鲜活的德育内容。三是班級与班级不一致。德育工作发展不平衡,同学校同年级的班级在管理和学习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然,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教育水平、方法及工作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想品德中道德情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便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使从表面上看某种行为是好的,但如果这种行为并非出自行为者道德的情感。那么,就很难说这种行为是良好的品德的表现。通过情感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优良的品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不良的品德行为是指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稳定的问题,行为具有经常性、有意性、倾向性等特点。品德不良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其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罪犯品德不良行为或初犯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近年来犯罪也现“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必须重视不良品德学生的矫正教育同题。

德育工作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方向和态度以及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中,学校德育起着主导作用,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自从人类出现学校这一教育组织形式后,任何社会的学校无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这是中外教育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的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着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品德。品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一个个别特殊的方面。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能否取得成功。

【作者简介】

王月英,女,(1963.12—)大专学历,工作单位:营口市站前区青年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思品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品德思想品德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论茶的君子品德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