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改进合作学习的思考

2017-10-23程兰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程兰香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能力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導学生合作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认识价值,激发欲望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

1.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必备素质。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进行自我反思,使每位学生在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数学学习的合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的形成过程,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和协商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之内“畅游”科学家几十年的经历,由然而然产生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体验合作的价值,也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

3.数学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即所谓的一题多解。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法,在讨论不同解法的正确性和优缺点的过程中,解题思路越来越明晰,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许多凭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还能激发个人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1.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热情的帮助环境。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4.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三、合理分组,多向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小组的组建。一个合作进取、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就能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同时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按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交往人群每4—6人分为一组,组内人员有具体分工,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另设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汇报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合作成果汇报。为了避免让一些口才好的同学垄断课堂,造成“一言堂”,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或由小组长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与提高。

四、角色转换,正确定位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