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2017-10-23肖维歌

关键词:支点一带进口

肖维歌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肖维歌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中国已经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一带一路”背景下,选择并优先发展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是中国提升“一带一路”效率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揭示双边贸易的发展特征,借助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演进路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贸易竞争性不断增强;贸易的互补性不断拓展.

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贸易特征;演进路径

文化贸易是展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到2013年文化产品出口601.11亿美元*数据来源:UNSE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 based on data from UN Comtrade, DESA/UNSD, 2015.,是排名第二的美国文化出口规模的2.158倍*根据UNSECO统计数据库,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601.106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文化产品出口278.675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扩张带动了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启动“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以经贸合作为抓手,以文化合作为平台,关系到文明的冲突与交融[1],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和沿线国家实现文化交融与合作共赢提供了开放式平台.

1 支点国家选择

从建设至今,“一带一路”这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上的国家已达到73个*“一带一路”数据库之国家库http://www.ydylcn.com/skwx_ydyl/sublibrary?SiteID=1&ID=8721.,这些国家与中国远近距离不同,关系密切程度也有差异,这就需要选择一些战略支点国家,以更好地推进和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支点国家不仅是参与塑造地区安全形态的地缘政治要角,也是全球治理的一大主力,对大国谋划全球布局、实现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战略价值[2].当前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和区域两个层面.整体层面上,杜正艾根据沿线国家的战略位置、辐射能力、参与意愿、双边关系水平和国内稳定度,选择了韩国、蒙古、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德国、英国、希腊、埃及、土耳其和澳大利亚共15个国家作为高效率、高起点、低风险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家[3].区域层面上,王勇辉基于特殊地缘地位、经济示范作用和关键战略价值等基本功能,构建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和柬埔寨5国为支点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战略支点国家[4].黄仁伟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在东南亚、中亚,重点国家是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5].还有一些学者分析研究了个别国家作为支点国家的情况,分别提出可以选择沙特阿拉伯[6]、韩国[7]、哈萨克斯坦[8]、印尼[9]、伊朗[10]、俄罗斯[11]、埃及[12]等国家作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选择是关系战略实施和战略效果的关键,黄仁伟认为,界定战略支点至少要有四个要素:与中国具有重大利益相关性;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区别,可以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但是不能完全追随美国;在所在区域有重大影响,或是本身就是区域大国;与中国在战略问题上可以配合.*黄仁伟在中国亚太学会2014年学会上的发言,广西南宁,2014年11月18日.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考虑战略位置、文化产品贸易市场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等因素,本文拟选择韩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及、俄罗斯及蒙古等9个国家为支点国家,利用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本文借助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与支点国家开展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发展特征和演进路径,以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实现良性发展,助推外贸转型升级.

2 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

2.1 “一带一路”战略平台的支撑

“一带一路”尊崇共商、共建、共赢,这为中国与支点国家提供了开放式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模式,更是文化项目*秘鲁驻华大使:“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文化项目.人民网,2017-01-05,http://news.china.com.cn/2017-1-5/content_40042836.htm..“一带一路”战略强调互联互通,而能够联接中国和各支点国家的纽带就是文化,虽然各支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各国人民语言、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但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真善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是相通的,这一相通性无疑架起了一座联接中国和支点国家人民文化交流与互通的桥梁.

2.2文化产品贸易互补性发展的需要

文化产品贸易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和支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及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都保持了较高的贸易增速(表1),而且其文化及相关产品贸易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总体上看,中国作为文化贸易大国,文化出口占主导,支点国家文化进口需求强烈.首先,从文化产品贸易来看,2003—2015年,埃及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其他国家则表现为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其次,就文化相关产品贸易来看,中国、埃及和俄罗斯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其余则表现为出口增速小于进口增速.具体分析,从中国来看,2009—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25%*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计算.,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带动了文化贸易的发展,2003—2015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速14.34%,远超GDP及外贸增速,2015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1685亿美元*数据来源:UNCTADstat.,稳居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远超排在第二位的美国.支点国家除伊朗数据缺失外,其他如埃及、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韩国、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都保持了较高的文化产品进口增速,且最重要的是,支点国家对中国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需求度.2014年,韩国、印度尼西亚、埃及、沙特阿拉伯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占其文化产品进口总额接近四成,到2015年,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支点国家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在其文化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超过四成*根据UNCTADstat数据计算,2014年韩国、印度尼西亚、埃及、沙特阿拉伯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6.51%、39.68%、38.96%、36.15%,2015年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占其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40%、41.46%、46.15%、40.70%..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文化及相关产品出口国,支点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及相关产品进口需求,“一带一路”连接起的这一广阔市场,为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及相关产品贸易的互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发展平台.

表1 2003—2015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及相关产品贸易增长率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UNSTAD stat 数据计算整理

2.3外贸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文化产品贸易的基础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和支点国家国民经济构成中服务业的比重普遍较高,2002—2014年间,除沙特阿拉伯部分年份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40%以外,其他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均在40%以上,部分国家如韩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甚至在60%左右.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和支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产业转型升级又会带动外贸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文化贸易的发展.当然,在产业和外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与支点国家GDP与人均收入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表2),特别是中国,不管是在GDP还是在人均收入方面,均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国家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会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升级,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条件,文化消费需求升级为文化产品进口提供市场,文化进出口的扩张会促进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同时,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的差异性也诱发了需求的互补性,支点国家文化市场多属于潜力市场,这为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提供了广阔空间.

表2 2003—2015年中国与支点国家GDP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UNSTAD stat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特征

3.1贸易规模显著扩大,增速不均衡

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支撑了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增长.2003—2015年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保持了19.62%的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中国文化产品14.43%的贸易增速,更是远超支点国家文化产品7.42%的贸易增速.其中,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21.53%,高于同期中国文化产品14.36%的出口增速,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10.21%,低于同期中国文化产品18.08%的进口增速*根据UNCTAD stat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总体上,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虽保持了规模的显著扩张,但增速并不均衡,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远超其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相较于支点国家,中国更倚重于对方文化产品市场.

3.2双边贸易结构有待完善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类,文化产品主要包括七大类,即艺术品(Art Crafts)、试听产品(Audio Visuals)、设计(Design)、新媒体(New Media)、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出版(Publishing)和视觉艺术(Visual Arts).总体上看,2002—2015年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构成虽有波动,但设计出口始终占绝对主导地位(图1),到2015年,设计出口占中国向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81.02%;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构成比较复杂(图2),但除新媒体进口表现为波动中上升外,其他六类基本表现为波动中下降,到2015年,新媒体进口占中国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进口的比例达到44.21%.中国和支点国家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尽管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但是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尚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3.3双边贸易地位呈现缓慢回升趋势

贸易地位可通过双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来体现.2002—2015年间,中国与支点国家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从中国角度来看,支点国家在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呈波动中上升趋势,而中国在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则表现为先下降、后缓慢回升趋势(图3).2002—2005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4.56%最高上升到9.23%,2006—2007年缓慢下降,2008年以后表现为波动中缓慢回升趋势.而2008年以前,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占中国文化产品进口比重则一路下降,2007年时降至6.08%,2008年以后也呈现出波动中缓慢回升趋势.到2014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169亿美元,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8.81%,为2005年之后的又一新高点,2015年虽稍有回落,但依然达到136亿美元,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8.10%,而2015年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10.52亿美元,占中国文化产品进口的7.12%,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地位皆呈现出缓慢回升趋势.

图1 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UNSTAD stat数据计算整理

图2 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UNSTAD stat数据计算整理

图3 2002—2015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地位演变路径及趋势资料来源:根据UNCTAD stat数据资料计算整理

图4 2002—2015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stat整理计算

4 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演进特征

4.1文化产品贸易联系日益密切

国家之间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可通过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 TII)来体现.小岛清[1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贸易强度指数,包括出口强度指数(Export Intensity Index, XII)和进口强度指数(Import Intensity Index, MII).具体到文化产品领域,中国和支点国家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可以用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图4是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的相关贸易强度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2015年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均大于1,这说明中国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市场对对方都很重要,都高于各自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产品市场的依赖性,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联系密切,且呈加深趋势.特别是2014—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支点国家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强度指数和中国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进口强度指数增长迅速,凸显“一带一路”背景下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对中国市场不断提升的高依赖性;同时,中国向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强度指数和支点国家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强度指数虽增速较缓,但考虑支点国家多属于文化产品潜力市场,在其国内文化市场不断被开发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相互文化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认同和接纳存在广阔的空间,其文化产品市场对中国同样重要.

4.2贸易竞争性不断增强

贸易的竞争性可以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Export Similarity Index, ESI)来衡量,该指数由芬格(J M Finger)和克瑞宁(M E Kreinin)提出,用以衡量两个国家(组)对某一共同市场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程度[14].具体到文化产品领域,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竞争程度也可以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来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图5为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在主要市场的出口相似度,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2015年间,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在主要市场的出口相似度都比较高,在世界、美国和欧盟(25国)市场上,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相似度虽有波动,但是除个别年份外,基本都在70左右,这说明中国和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在这些市场的竞争一直比较激烈,且呈不断增强之势.在日本市场,出口相似度从2002年的92.0降至2007年的75.9,之后波动中缓慢上升,到2015年,又回到81.0,这说明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程度经历了先减弱又增强的过程,2007年之后,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在主要市场的竞争程度都比较高,竞争激烈.

图5 2002—2015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在主要市场的出口相似度数据来源:根据UNCTAD stat整理计算

表3 2002—2015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stat计算整理

4.3贸易的互补性空间不断拓展

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尽管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但在七大类文化产品中,互补空间依然存在.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产品构成可借鉴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来衡量,该指数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16]提出,反映一国或地区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CAij是i国j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是i国j产品的出口额,Xit是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j是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Xwt是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一般认为,当一国某产品的RCA指数大于2.5时,说明该国在该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指数介于1.25—2.5之间时,说明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指数介于0.8—1.25之间时,说明该国在j产品上具有中等的国际竞争力;当RCA指数小于0.8时,说明该国在j产品上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在艺术品和设计出口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新媒体、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出口上具有中等或较强竞争优势,而在试听产品和出版出口上则不具有竞争优势;支点国家在艺术品、表演艺术和出版出口上竞争优势较强,在设计和新媒体出口上具有中等竞争优势,在试听产品和视觉艺术出口上竞争优势则较弱.这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竞争性比较集中的领域是艺术品、设计和新媒体出口,互补性主要集中在出版和表演艺术领域.此外,从2002年到2015年,中国艺术品出口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追赶支点国家,而设计和新媒体出口竞争优势则正逐步被支点国家追赶,竞争性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出版和表演艺术领域,支点国家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中国和支点国家的差距在拉大,互补性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加深,对于中国和支点国家都缺乏竞争优势的试听产品和视觉艺术,也表现出一定的互补合作的可能性,中国在视觉艺术出口上的竞争优势略超支点国家,而支点国家在试听产品出口上的竞争优势则远胜中国.故此,双方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框架提供的合作平台,深化竞争性领域的竞争,拓宽竞争市场,并不断提升各自竞争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互补性领域的深度合作,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5 结论及启示

中国和“一带一路”支点国家尽管文化产品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是贸易发展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从互补性角度看,设计是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有绝对优势的项目,而新媒体和艺术品也是中国比较有出口潜力的项目,出版、试听产品和表演艺术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弱项,支点国家中俄罗斯、韩国等则在这些项目上拥有出口优势,若能优势互补,充分挖掘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市场,不仅能带动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也能促进中华文化和沿线文化的交流合作,推进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从竞争性角度来说,艺术品、设计和新媒体是双边贸易竞争性比较集中的领域,竞争诱发创新,有竞争才有发展潜力,作为各国竞争优势比较强的产品,在“一带一路”平台上展开竞争是在一个更广阔市场的竞争,市场空间的扩大一方面有助于双边竞争性文化产品的种类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可在竞争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不仅有利于竞争者,对消费者来说也是福利提升的过程.

“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中国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引擎,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新发展,战略平台上的支点国家是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优先对象和重要支撑,以支点国家为依托,调动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产品贸易的热情和积极性,是推动文化产品贸易发展和世界文明进程的有益探索.

[1]彭波.“一带一路”推进与文明交融[J].国际贸易,2016(2):31-36.

[2]戴维来.支点国家崛起与中国多支点外交[J].理论视野,2016(8):63-66.

[3]杜正艾.精选“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点国家的意义与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6(6):29-34.

[4]王勇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战略支点国家的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3):61-73.

[5]黄仁伟.以中国文化精神推进“一带一路”[N].环球时报,2016.11.4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11/9631894.html2016-11-04.

[6]张利伟.以中阿博览会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J].思路视野,2015(1):4-8.

[7]石源华.推动韩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战略支点国家[J].世界知识,2015(2):72.

[8]赵雅婷.“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战略支点的选择——以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合作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5(6):75-80.

[9]马博.“一带一路”与印尼“全球海上支点”的战略对接研究[J].国际展望,2015(6):33-50.

[10]高潮.伊朗:“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国家[J].中国对外贸易,2016(3):72-73.

[11]肖洋.中俄共建“北极能源走廊”:战略支点与推进理路[J].东北亚论坛,2016(5):109-117.

[12]戴晓琦.埃及:“一带一路”的中东支点[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2):51-55.

[13]KOJIMA K.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ong advanced countries[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1964,5(1):16-36.

[14]FINGER K.A Measure of‘Export Similarity’and Its Possible Uses[J].Economic Journal,1979,89(256):905-912.

[15]BALASSA B.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65(7):92-123.

DevelopmentofCulturalGoodsTradeBetweenChinaandFulcrumCountriesofOneBeltandOneRoad

Xiao Weig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has already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 cultural goods export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policy, priority is expected to be giv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goods trade with fulcrum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for China.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ltural good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ts fulcrum countries, the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lateral trade.With the aid of export trade intensity index,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ath of cultural good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ts fulcrum countries, namely, their increasingly tightened affiliation, their continuously enhanced competitiveness, and their constantly expanding complementarity.

fulcrum country; cultural goods trade; trade characteristic; evolution path

10.16169/j.issn.1008-293x.k.2017.08.008

F752.6

A

1008-293X(2017)08-0039-09

2017-02-2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文化产业优先合作领域的战略选择研究”(16BXW063)

肖维歌(1975- ),女,陕西礼泉人,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国际经济.

(责任编辑王海雷)

猜你喜欢

支点一带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给自己一个支点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