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稀疏表示的非零井源距VSP波场分离方法

2017-10-23赵彦青萧蕴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年1期
关键词:盲源波场频域

赵彦青 萧蕴诗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基于稀疏表示的非零井源距VSP波场分离方法

赵彦青*萧蕴诗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随着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保真的波场分离成为VSP资料处理与应用的关键之一。引入欠定盲源分离思想,利用VSP波场的极化特征及多分量资料在时频域的稀疏性,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将地震信号变换到时频域,并估计极化矩阵;第二步在时频域分离各单一波场,再反变换回时间域。在第二步波场分离过程中,针对时频域波场稀疏性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最短路径分解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频域局部信号混叠的问题。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离上、下行P-P波、P-SV波,分离后的波场保幅性较好,不存在混波、假频以及边界问题。

非零井源距VSP 多分量 波场分离 欠定盲源分离 稀疏表示

1 引言

垂直地震剖面(VSP)是一种地面激发、井中观测的地震勘探技术。与地面地震资料相比,VSP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高,具有更明显的地震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由于观测方式的特殊性,VSP资料波场非常丰富,不同的波场能够解释不同的地球物理现象,因而高保真的波场分离是VSP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VSP波场分离方法有很多,按照数据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单分量数据的波场分离,其中有的方法根据不同波场视速度差异进行数学变换,在变换域内完成波场分离再反变换,如f-k滤波、Radon变换等[1],还有的方法对某一类型波场进行衰减或增强,达到波场分离的目的,如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另一类是基于多分量数据的波场分离,如根据不同波场极化特征的极化滤波方法、变速视慢度法等[2-5]。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常规f-k滤波、Radon变换法都会引起波场的畸变;中值滤波在分离上行P-P波、P-SV波时会造成有效波场损伤,并且存在边界问题;常规极化滤波虽然具有较好的保幅性,但采用直达波传播方向确定极化角仅在直达P波与上行P-P波极化方向完全正交时分离效果较好。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Wang等[6]提出了利用检波点位置的速度与密度等参数在τ-P域实现多分量地震数据P波与SV波的分离;Blias[7]提出一种 wave-by-wave波场分离方法,根据振幅与视速度的不同实现逐波分离;王成礼[8]根据不同观测方式下VSP的波场特征提出了不同的波场分离方法;杜婧等[9]通过估计局部斜率参数分离VSP波场,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滤波阈值镶边问题;崔汝国等[10]提出了浮动坐标系极化滤波,建立极化方向随深度变化的滤波坐标系,提高了极化滤波的精度;孙文博等[11]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反演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在分离波场的同时反演出速度、极化角等参数;马志霞等[12]进一步对多种VSP波场分离方法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Jiang等[13]利用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分离P-P波与P-SV波波场,提高了波场分离的精度。

盲源分离(BSS)理论是现代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这里的“盲”有两层含义:一是源信号不能被观测;二是传输信道不可知或者难以估计。盲源分离算法对系统的先验知识要求甚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被引入地震资料波场分离领域[14]。Van der Baan[15]提出了在τ-P域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分离PP波与PS波,仅利用二者统计上的区别,而无须知道速度、密度等参数;Vrabie等[16]提出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和单峰独立分量分析子空间算法,在波场分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抗噪性;Liu等[17]提出了基于信息最大化原则的地震信号盲源分离方法,利用高阶统计量分离多次波。

将不同类型的VSP波场看作彼此独立的源信号,多分量VSP波场分离问题属于典型的欠定盲源分离(UBSS)问题,即观测信号(VSP分量)个数小于源信号(VSP波场)个数。目前,基于稀疏表示(SR)的方法已经成为欠定盲源分离主要方法。本文利用VSP波场的极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VSP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分离出上、下行P-P波、P-SV波,既保留了极化滤波保幅性较好的优势,又不存在二维滤波产生的波场畸变问题。

2 欠定盲源分离问题

假设有N个未知的源信号s1(t),s2(t),…,s N(t),经过一个未知的混合系统后,得到M个观测信号x1(t),x2(t),…,x M(t),不考虑噪声的影响,则瞬时线性混合模型的数学描述为

式中aij为混合系数。式(1)可以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X是M×T维的观测信号矩阵;S为N×T维的源信号矩阵;A表示M×N维混合矩阵。盲源分离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仅通过观测信号X来获取源信号S的估计。对于M=N的情况,经典的盲源分离方法通过寻找一个分离矩阵W来完成源信号的估计,即

对于非零井源距VSP(Offset VSP),定义三分量检波器三个分量接收的记录为r x、r y、rz,在各向同性介质中,SH波经过检波器定位后完全被旋转到y分量(即与炮检平面垂直的方向),P-P波与P-SV波则旋转到x-z平面(即炮点检波点所在的平面)。因为SH波较容易分离,本文主要考虑P-P波与P-SV波的分离。为了书写方便,仍用r x表示检波器定位后的x分量。

图1 检波器定位后的VSP波场(x-z平面)

检波器定位后的x-z平面如图1所示。在某一时刻t,定义检波器接收的上行P-P波为uP,上行P-SV波为uSV,下行P-P波为dP,下行P-SV波为dSV,水平分量为r x,垂直分量为rz,θuP、θuSV、θdP、θuSV分别为上行P-P波、上行P-SV波、下行P-P波、下行P-SV波传播方向与x轴的夹角,即各个单一波场的极化角,存在如下关系

上式可以简写为

式中:r为t时刻x、z两分量记录;p为极化矩阵,其元素即为各个单一波场的传播方向分别在x、z轴上的单位矢量投影;s为t时刻各上、下行P-P波、P-SV波单一波场。可以看出,在p未知、s也未知的情况下,仅凭r来估计s是典型的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极化矩阵p即为盲源分离问题中的混合矩阵,s为源信号。

3 基于稀疏表示的VSP波场盲分离

稀疏表示的数学模型与盲源分离模型一致,也可以用式(5)表示,稀疏表示的目标就是估计恰当的p与s,使s尽可能稀疏。稀疏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源信号本身服从稀疏分布,大多数时刻取值为零或接近于零;其二是在某一时刻,只有很少的源信号取值较大。如果信号本身的稀疏性并不理想,则需要进行某种线性变换T,使信号在变换域内更具有稀疏性。由于T是线性变换,极化矩阵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由式(5)可得

由于VSP波场复杂,单一波场在时间域的稀疏性较差,因而首先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或小波变换将地震信号从时间域变换到时频域,在时频域进行波场分离后,再将分离的波场变换回时间域。

3.1 极化矩阵的估计

传统的极化滤波方法认为直达P波的极化方向与上行P-SV波极化方向相同,而上行P-P波与下行P-SV波的极化方向相同,因而利用直达P波计算极化角,通过极化滤波分离上行P-P波与上行P-SV波。这种做法有很大缺陷:一是时直达P波与上行P-SV波极化方向不同;二是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各个波场的极化角是变化的,利用单一的直达P波极化角对整道数据进行极化滤波显然不合理,因此必须对极化角进行时变估计。

首先将地震记录r变换到时频域,r的STFT可以表示为

式中:h为窗函数;t为时间;ω为角频率。由于STFT是线性变换,式(6)可以写为

在时频域对估计极化角做如下假设。

(1)在以某一时刻tj为中心的时频窗(tj,ωk)内仅有单一波场Si发育,即

式中:Si是时间域源信号s i的STFT;j为时间采样点;k为频率采样点。显然存在

式中:Rz(tj,ωk)、Rx(tj,ωk)分别为z分量和x分量的STFT变换;αi为各单一波场的极化角。

(2)在以t j为中心开始的连续K个时频窗内,各单一波场的极化角保持不变,即

计算K个时窗内的极化角均值与方差,即

如果在K个时频窗内存在var(αi)=0,则说明此时仅存在单一波场Si,且其极化角为(t j,ωk)。逐一计算扫描整个时频域数据,得到所有的单源时频点及相应的极化角簇(l=1,2,…,L)。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按照波场类型聚成4类φ={φ1,φ2,φ3,φ4},假设每类中的元素数为H={H1,H2,H3,H4},类心为,同一类之间的紧密程度定义为

3.2 单一波场的估计

对于欠定盲源分离,即使已知混合矩阵,源信号依然是多解的。稀疏表示的最终目标是得到最稀疏的s,也就是说使s中尽可能多的元素取值为零,数学上可以归结为L0范数优化问题

式中:为s的估计;为L0范数稀疏测度。虽然L0范数最能体现稀疏性的含义,但是求解对噪声太敏感、鲁棒性差,因而难以有效实现,所以Donoho等[19]建议采用L1范数稀疏测度代替L0范数,即

单一波场的估计仍在时频域进行,按照稀疏性理想程度分以下几种情形进行分析。

(1)如果在时频域单一波场源信号足够稀疏,即在每一个以t j为中心的时频窗(t j,ωk)内仅有唯一的单一波场Si发育,则最小L1范数解能够非常好地逼近单一波场源信号,有

式中αi(t j,ωk)为当前时频窗内单一波场Si的极化角。

(2)如果在每一个以tj为中心的时频窗(tj,ωk)内仅有两种波场发育,此时可以用最短路径分解法对波场进行估算。图2a为最短路径分解法示意图,在Rx-R z平面中,O为原点,R为观测信号在时频域中的某一点,其矢量方向与R x轴的夹角为θ,即当前时刻的极化角可由式(10)计算。a1和a2为离θ最近的两种波场的基矢量,也是极化矩阵的列向量。沿着a1和a2的方向做平行四边形,分解向量R,则有

(3)如果在每一个以t j为中心的时频窗(tj,ωk)内不少于三种波场发育,由于多源干涉,最短路径分解法对源信号的估计效果会较差。下面以三种单一波场源信号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最短路径分解法。

如图2b所示,a1和a2仍为离θ最近的两种波场的基矢量,a3为离θ较远的波场基矢量,有

图2 最短路径分解法及其改进方法示意图

首先通过以上方法估计离tj最近时刻t′j的单源频率点。由VSP真振幅恢复的补偿公式可推导出与的关系

式中n为补偿因子,可利用tj与t′j段的时间—能量对进行最小平方拟合获得。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基矢量a3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不变,即

将向量R与a3方向的向量作矢量相减,有

然后再利用最短路径法分解R′,估计出与,就完成了全部单一波场的估计。

综上所述,基于稀疏表示的VSP波场盲分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对原始的VSP水平分量做检波器定位,得到定位后的x分量;

(2)对定位后的x分量与原始z分量做STFT,将信号变换到时频域;

(3)将时频窗按时间分段,估算各时间段内单一波场的极化角;

(4)在时频域内应用改进的最短路径分解法,估算各时间段内的单一波场;

(5)对时频域的单一波场做STFT反变换,得到时域的单一波场。

4 数值计算

4.1 模型试算

采用如图3a所示的三层水平模型,检波器起始深度为500m,共100级,级间距为20m,井源距为1000m。图3b、图3c分别为正演模拟的非零井源距VSP水平分量记录与垂直分量记录,可以看出,记录中包含上、下行P-P波与上、下行P-SV波多种类型的波场。由于极化方向不同,各个波场在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记录上的强弱关系也不同。

图3 模型示意图及正演模拟记录

图4为模型数据波场分离结果,可以看出,f-k滤波分离的上行P-P波中仍含有下行波的痕迹(图4a中椭圆内),这是由于二维傅里叶变换会产生空间假频问题。中值滤波分离的上行P-P波中仍存在下行波、上行P-SV波的痕迹(图4b中椭圆内)。一方面中值滤波对排齐要求较高,而对于非零井源距VSP,不同深度界面反射的波场无法同时排齐,造成滤波后仍存在残余波场能量;另一方面中值滤波存在边界效应,在边界处无法完全分离单一波场。由于在时频域单一波场的稀疏性较好,通过本文方法分离的上行P-P波质量较高,既没有二维滤波带来的波场畸变,又考虑了波场的偏振特征,因而具有较好的保幅性。

4.2 实际资料处理

图5是实际非零井源距VSP资料。由于原始地震记录上存在噪声,而本文讨论的数学模型是无噪的,因而先对记录进行随机噪声衰减,再进行波场分离。图6为实际资料波场分离结果。可以看出:f-k滤波分离的波场存在混波现象(图6a中椭圆内);中值滤波分离的波场信噪比较低,存在明显的下行波残余能量(图6b中椭圆内),且同相轴连续性较差;本文方法分离的波场同相轴清晰,波场连续,分离效果优于f-k滤波与中值滤波。

5 结论

本文介绍了盲源信号分离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VSP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VSP地震信号变换到时频域,然后基于稀疏性假设对各个单一波场的极化角进行估计,进而估算极化矩阵,再根据各个单一波场在时频域的极化特征,采用改进的最短路径法对单一波场进行分离。由于极化矩阵在线性变换下保持不变,该方法能够得到保真性较好的上、下行P-P波、PSV波,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的f-k滤波与中值滤波。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效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图4 模型数据波场分离结果

图5 检波器定位后的实际非零井源距VSP资料

[1] Moon W,Carswell A,Tang R et al.Radon transform wave field separation for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data.Geophysics,1986,51(4):940-947.

[2] Esmersoy C.Inverse of P and SV waves from multicomponent offset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s.Geophysics,1990,55(1):39-50.

[3] Cho W H and Spencer T W.Estimation of polarization and slowness in mixed wavefields.Geophysics,1992,57(6):805-814.

[4] 魏修成,吴律,田子奇.变速视慢度波场分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28(4):418-429.Wei Xiucheng,Wu Lüand Tian Ziqi.Wavefield separation using apparent slowness of variable velocity.OGP,1993,28(4):418-429.

[5] Anderson S,Nehorai A.Analysis of polarized seismic wave model.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1996,44(2):379-386.

[6] Wang Y B,Singh SC and Barton P J.Separation of P-and SV-wavefields from multi-component seismic data in theτ-Pdomain.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2002,151(2):663-672.

[7] Blias E.VSP wavefield separation:Wave-by-wave optimization approach.Geophysics,2007,72(4):47-55.

[8] 王成礼.VSP不同观测方式的波场特征与波场分离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25(2):148-160.Wang Chengli.Various VSP wave field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observation ways and the corresponding wave field separation methods.OGP,1990,25(2):148-160.

[9] 杜婧,王尚旭,刘国昌等.基于局部斜率属性的VSP波场分离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9,52(7):1867-1872.Du Jing,Wang Shangxu,Liu Guochang et al.VSP-wavefield separation using local slopes attribute.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09,52(7):1867-1872.

[10] 崔汝国,牟风明,宋维琪等.VSP浮动坐标系偏振滤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1):10-14.Cui Ruguo,Mu Fengming,Song Weiqi et al.Polarization filtering with drift coordinates for VSP data.OGP,2010,45(1):10-14.

[11] 孙文博,孙赞东.3D3C VSP资料处理中矢量波场分离方法的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6):708-719.Sun Wenbo,Sun Zandong.Studies on vector wave field separation method for 3D3C VSP data.OGP,2009,44(6):708-719.

[12] 马志霞,孙赞东,白海军等.三维三分量VSP多种波场分离方法对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2):219-224.Ma Zhixia,Sun Zandong,Bai Haijun et al.Comparative studies on 3D3C VSP multiple wave field separation methods.OGP,2010,45(2):219-224.

[13] Jiang X,Lin J,Ye F et al.Separation of P-P and P-SV wavefields by high resolution parabolic Radon transform.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2015,119(8):192-201.

[14] Moni A,Bean C J,Lokmer I et al.Source separation on seismic data:Application in a geophysical setting.IEEE on Signal Processing,2012,29(3):16-28.

[15] Van der Baan M.PP/PS wavefield separation b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2006,166(1):339-348.

[16] Vrabie V D,Bihan N L,Mars J I.Multicomponent wave separation using HOSVD/unimodal-ICA subspace method.Geophysics,2006,71(5):V133-V143.

[17] Liu K H,Dragoset W H.Blind-source separ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based on information maximization.Geophysics,2013,78(4):V119-V130.

[18] Bofill P,Zibulevsky M.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using sparse representations.Signal Processing,2001,81(11):2353-2362.

[19] Donoho D L,Elad M.Maximal sparsity representation viat1minimization.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Science,2003,100(3):2197-2202.

P631

A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7.01.005

赵彦青,萧蕴诗.基于稀疏表示的非零井源距VSP波场分离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52(1):27-33,55.

1000-7210(2017)01-0027-07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04。Email:forrest_zyq@163.com

本文于2016年3月28日收到,最终修改稿于同年11月13日收到。

本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90)资助。

(本文编辑:宜明理)

赵彦青 博士研究生,1981年生;200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获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盲信号和地震信号处理及其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盲源波场频域
大型起重船在规则波中的频域响应分析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频域稀疏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处理和快速成像稀疏阵列设计
弹性波波场分离方法对比及其在逆时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交错网格与旋转交错网格对VTI介质波场分离的影响分析
基于Hilbert变换的全波场分离逆时偏移成像
基于改进Radon-Wigner变换的目标和拖曳式诱饵频域分离
改进的互信息最小化非线性盲源分离算法
基于频域伸缩的改进DFT算法
盲源分离技术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