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2017-10-21戚晶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建议教学

戚晶莹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更有效,是很多老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着手,通过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所暴露出来的1-3题的阐述,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各位教学同仁的教育工作有所感悟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语文 教学 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依然传统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己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语文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教学的实际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小学语文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4.着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明显

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对于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往往是以点带面,“蜻蜒点水”,一带而过。这种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教学和听说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维目标被割裂

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语文课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因此方方面面的内容被带入课文中。一些老师面对课文,认为什么都应该教,什么都应该学,结果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目标不清或者是目标混杂,搞不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多目标的理念,同时做到目标清晰,一些老师便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使其各自为政。例如把情感目标单列出来,以示重视、清楚,殊不知情感的教育本应融入在其他目标的教学中;有的甚至将“三维目标”等同于“三项目标”或“三个目标”。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

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教学任务的核心所在。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粗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3.语文的“工具性”被弱化

语文作为中文语言的学习科目,本质是一种沟通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使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部分老师片面地认为“朗读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积累,积淀语感,而比较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以为语感积淀好了就自然能运用了。其实积淀和运用是两回事,積淀是运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积淀转化为运用必须有条件,那就是语文实践。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知识要在训练中获得,情感要在训练中体验。

4.对形式过分依赖,忽略了内容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任何方式、形式不外乎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取的手段而己。切不可因为手段,而忘记了学习目的的实现。比如,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运而生。但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使自主异化为自流。老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分组讨论。且不说讨论的内容怎样,仅讨论的过程就令人担忧。不是一个人(优秀生)说,另外几个人听,就是大家叽叽喳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全班交流时,发言者所说内容仍是个人见解,并没有概括大家的意见。讨论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再比如,多媒体进课堂本来是好事,但由于老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安排的环节不恰当,结果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占了不少时间,但到下课的时候,学生感觉不到收获。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吃透教材,吃透学习要点和重点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的知识点;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并灵活运用教材。

2.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方,他的学习能力如何,接受能力如何,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3.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训练

小学语文是为中文语文打基础的。基础要打的好,离不开训练,因为只有训练,才可能有积累。只有积累了,才能真正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讲,通过训练小学生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能熟练运用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等。

4.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问题本质上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建议教学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三代人的建议
教育教学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