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与探索

2017-10-20武紫彤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导师制民办本科生

武紫彤

近些年,伴随中国教育的发展,导师制正从研究生教育逐步拓展到本科教育,实现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体构成之一,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理应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提升民办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为优质的人才。本文就此展开探讨,总结民办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近些年,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行和社会对本科生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导师制”的本科生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许多院校纷纷进行相关方面的实践和尝试,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大量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要想全面推行开来还面临诸多的问题。该方面,民办院校的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有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的基础,应积极开展该方面的实践活动,为国内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料。

一、民办院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1.1 实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长期以来,本科阶段的教育实行传统的任课老师制,由不同专业的老师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安排一名老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这种教学模式固然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资源,但缺乏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导致许多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培养,难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个人提升。

1.2 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领域中,民办院校具有与社会需求连接紧密,人才培养模式灵活的特点。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够迅速胜任岗位工作。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专业规划和培养方面相对欠缺,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导致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

1.3 提升民办院校的办学力量

一直以来,民办院校的办学力量都是相对薄弱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院校的发展。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本科生培养,既能够增强导师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也能够为學生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对于民办院校的办学力量提升,特别是专业性方面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

2000年以来,社会各界对高校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强化对本科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另一方面是对本科生进行专业性的提升,力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期人才。在此过程中,给高校老师,特别是承担大量教育、管理任务的辅导员造成极大的工作负担,导致辅导员无法照顾到班级内的所有学生,极易因疏忽或照顾不周造成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扰。在此形势下,教育界提出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此种教育模式实行专业教育与常规教育的结合,减轻辅导员的管理压力,提升教育的质量,成为解决当前本科生教育问题的主要思路。

2.2 本科生导师制在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导师的素质良莠不齐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导师制必然对教师的数量有所要求,这使得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负担,只能通过降低要求的方式弥补素质上的不足,导致本科生导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胜任本科生的教育工作,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提升效果的发挥。

(2)导师与学生连接不够紧密

导师制推行中,经常出现导师与学生日常不联系,仅在学期末或学校要求时进行简单的交流,难以达到预期的专业培养目的。该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导师责任心不强、工作太忙等因素影响,也与学生的沟通、交际技巧偏低有关。学校,特别是辅导员应加强双方的督促、监督,鼓励学生与导师交流、学习,力求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状态。

(3)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当下,许多民办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将其作为自身教学提升的突破口。但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许多学校和老师对导师制认识不清,没有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流于形式”,“人云亦云”等问题,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提升目的,还造成大量教学资源的无端浪费。

三、民办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推行的具体策略分析

3.1 明确“导师”的任务和职责

本科生导师制推行中,导师处于引导地位,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接洽,引导学生进行专业上、思想上的学习,锻炼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该目标的实现不能单纯的寄希望于导师的自觉,应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导师的培养任务和职责,以责任制、任务书等形式明确,既能引导导师进行本科生的培养,也能激励和约束导师的教学行为。

3.2 发挥辅导员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与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系是并行存在的,两者之间应相互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辅导员应担负起协调的职责,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3.3 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推进

选择的本科生导师大多为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其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必然在专业教育上,但也不能忽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避免造成大学生德育的缺失。在此方面,一是提请导师注重对本科生的思想教育,实行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并重,二是强化辅导员的思想教育职能,辅助导师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4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指导

民办院校的本科生大多面临工作压力,应在教育过程中为其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使其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快速的成长起来,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需要,增强职业发展的信心。

综上,民办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切实发挥辅导员的协调、辅助职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学校现有教学模式的衔接,推动民办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项目“民办院校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研究”研究结果(项目编号:JGJX2017D313)。

(作者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导师制民办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