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操作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10-20沈娇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北数感符号

沈娇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呢?北师大研究小组是这样定义核心素养的: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在备课及上课过程中,教学方向要宽广些,不要仅仅局限在知识的教学,更要拓展到能力的发展;育人的价值要久远些,不要仅仅落实眼前的需要,更要考虑长远些,以便孩子们更好地发展。低年级的小朋友没有任何数学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并且刚刚开始系统地接触数学学习,因此,教学的起点要贴近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借用孩子们的兴趣点,依托数学活动作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探究学习,并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与能力,以此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哪些呢?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模型思想与数据分析观念,结合一二年级的教学,老师们需要在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方面引导孩子们学会学习、应用及创新等素养,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活动开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数学素养。

一、会听与做:由看图到摆图,培养孩子的数感

听,是学习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很多低年级孩子的一道门槛,可是很多孩子不会听老师讲要求,不会听同伴讲想法。因此,我们在操作前要强化听的要求,并对孩子们予以方法指导。比如一年级教学《几和第几》一课中,我们首先出示一张图片:一队有6个小朋友,从左边数起,小王站在第6个。6个指的是物体的数量,表示共有6个小朋友;而第6个指的是物体排列的顺序,指站在第6个位置上的小朋友,只表示他这一个人。说清楚区别后,再让孩子们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接着再变换,让孩子们上来指一指左起第3个小朋友、右起的第3个小朋友;圈一圈左边的2个小朋友,右起的第2个小朋友;涂一涂左起的第4个小朋友,右边的4个小朋友……如此一系列的发问,孩子们的听力重点落在几和第几、左和右、圈和涂……不经意问,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听,学习也就在此间悄悄地发生了。

接着,再安排孩子们去操作,发给每组6个标有A、B、C、D、E、F的人物卡通图片,要求将6个卡片按要求排一排:(1)从左往右数,C排在第3个;(2)从右数起,C排在第3个;(3)C的左边有3个小朋友;(4)B在C左起的第2个;(5)B在C和D之间……这样一系列的操作,让孩子们在动手中进一步感知、感悟几和第几的概念。看图是感知、感悟概念,摆图就是将感悟到的概念表达出来,因此,做是培养孩子数感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潜心引导,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积极主动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踊跃参与,自主探索,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气氛热烈,学生学得快乐,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二、会想与学:由描述到解释,培养孩子的符号意识

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步骤,也是连接生活与数学问题的重要枢纽,它可以将文字转化为独具个性又能辅助解题的审题描述。有些孩子在此环节跳过或省略,只是將文字读了又读,无从下手。然而这一过程,孩子们不是天生就会的,要教师示范给他们学习、模仿、训练,孩子们才会从描述到解释。

学,要分步骤和层次,要在无痕中带着孩子模仿。比如学完几和第几后,孩子们就遇到排队问题,这时,我们不要急于出示问题,而是将人物关系先行符号化——从左往右数,O排在第五,O左边还有几个口?把它们画出来。这个小练习,就是将描述变为解释的符号化过程。接着,我们可以將题中的O和口替换成小猴子和小动物、小李和小朋友……在练习中,他们会借用符号意识,但也会跳出限制,画出各具特色的描述图。这一过程虽名为想和学,其实也是操作的一部分,脑动去想、手动去学,力求通过各个感官的调动与参与,使孩子们主动地发展符号意识,从而解决问题。

数学是需要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只有积极思考,开启智慧,他们才会真正投身于数学课堂,达到真学的目的,也只有这样,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课堂才会达到最优化。

三、会用与说:由此及彼,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用,即学以致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用上。比如1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拍照,小北的左边有4个人,她的右边应该站几个人?基于以上两个环节:听与做、想与学,孩子们能根据数感及符号意识将题目答案画出来。可是如果将这里的10人调整为100人,小北左边有40人,她的右边应该站几人?这时还能再通过画解决问题吗?那要多烦琐呀!其实也能画,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压缩地、省略地画,用图形在头和尾各标一个图形,中间点上省略号,并在这段上括上一个大括号表示40人;再用一个图形标注在右边,表示小北;最后在右边的一头一尾分别标注上两个图形,中间标有省略号,并在这段上标有问号。如此一来,将前面的符号意识形象地表达出来,并解决了问题。当然也有小朋友从前面题中总结出规律:100人减去左边的40人,还要再减去小北,剩下的就是右边的人数。由此看来,孩子们在解决过程中,会借用以往的经验或套用或巧用,由此及彼地得到解决方案,同时讲解、表达的过程就是他们推理过程的表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一切学习的根本归宿,数学更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贯穿在平时的点滴教学中,不断耳濡目染,巧加熏陶,这样,才会在学生数学学习之初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技能、方法、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切勿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精髓,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收获知识与素养,也才能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小北数感符号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长大很忙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小北,这些是我写给你的情话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