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7-10-20苏锦强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奶牛题目过程

苏锦强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阶段启蒙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并且阅读能力的形成对于今后学生各科的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黄金般的教学时期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阅读技巧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显著的作用。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和理解思维并存的学科,如果我们能够以阅读能力培养的视角来培养学生,就能够真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进程之中越走越远。

一、阅读——让计算应用更正确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来说,在日常数学训练和考试之中常常会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况,但是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常常会不加以重视,因此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对于学生马虎大意的学习态度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完善,让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点锚小数点这类问题减少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时保持精准的态度,这也同样提及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在教学计算应用题目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在做习题时先看一遍书上的公式定理,减少失误率,之后再利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来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围篱笆”的数学问题之中结合了“图形的认识”和“方程组的设计”这两类问题,我们在讲解题目时这类题目提倡学生多加阅读,在反复阅读之中抓住题目的关键要点,最后将已学过的公式定理运用在实际问题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从而在计算应用之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将问题有效解决。

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也常常包含了适合小学的数学计算应用题目,因此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融入实际生活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之中多加融入各种数学基础概念和知识。比如我们在介绍“分数的四则运算”时,我们在课堂之中就先列出“5/6×(18+3/25)+9/10”,让学生根据题目来仔细阅读分析运算顺序,并且还可以以互动趣味交流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式子了吗?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心中强烈的求知欲,之后再提问:“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读题,发现了需要几步计算呢?”这样学生就能够受到老师的感染来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先算括号之中的加法,再按照乘除的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最终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成功掌握运算法则之中的公式定理。我们还可以利用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为学生设计如“5/14×5+9×5/14”的问题,把数学计算的结合律、分配律向小学生引入,对于数学基础较为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设计一些更有难度的数学分数问题,并且融入小数问题计算,比如“19.75-(1.75×8/13÷1 3/4×5/13)。

二、阅读——让概念知识更明确

数学基础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铺下了成功之路,我们解决书本上、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都需要利用数学教材之中的基础知识。我们需要注意在介绍课本内容时应该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原有一味的“教师说、学生听”转变为“教师听,学生说”或者是“小组开放式教学”,这样创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就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逐步发展的科技力量,同时我们还能利用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在线上和线下都能给学生授课。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应该首先向学生引入“阅读”的概念,让学生在脑海之中利用固定的公式定理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还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而又具体的分析,让数学语言从抽象化的模式转变为形象化的模式。比如,苏教版教材内容之中的《倒数的认识》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学生常常不喜欢阅读书本之中长长的文字,也就忽略了其中的要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之中给学生进行阅读分析:乘积“1”是指两个不同的点:一是“乘积”是1,而不是指结果为1;二是指乘积只能是“1”,不能是其他的文字或者数字,并且其中的“互为倒数”也值得我们注意,“6和1/6是互为倒數的,因为他们的乘积为1”,这样循序渐进,就能够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些计算应用题,从应用题之中引申出具体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在商场之中,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首先我们在计算题目时,学生应该仔细观察其中的“有用的条件”,将“无用的条件”划掉,之后在限时的训练之中让学生立刻计算出其中的数据,在这道题目之中运用的数学知识十分综合,其中包括了“方程组的计算”、“数乘运算”,这些都是今后学习更加有难度的知识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在解题思路的讲解之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分析题目中的主要条件,再根据“桌子”、“椅子”的价钱来设计出方程:“x-y=288、x=10y”,这样就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还需要注意让学生仔细读题,如在题目之中出现的“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因为读题不仔细,缺少阅读能力而解题为“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一共多少元”,从而做错题目。

三、阅读——让问题解决更简单

当数学问题之中融入一定的实际生活问题,小学生就会常常出现不理解题目内容而做锚题,我们经过学生的各种情况分析可以知道学生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知识概念的不清晰,同时也是阅读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失分,针对出现的这种学习情况,教师应帮助学生能够将题目中的内容流利地、有理解意识地读出来,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题目分析之中。比如,我们在对于题目“某市居民用水价格提高20%后,每立方米水价1.8元。提价前的每立方水价多少元?”的分析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之中的内容,如“每立方米水价”就是一个学生的阅读理解难点,在阅读讨论之后可以得到x(100+20)%=1.8,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经过这样的理性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遇到这类的数学应用題的分析之中有着一定的把握,树立数学计算的信心,从而学生能够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时就会变得更加简洁。

我们还可以在分析数学应用题目时,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将抽象化的题目转变成形象的、具体化的数学图形,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画图形”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比如,我们在遇到线段图这类图形问题时就可以转变成分数的具体内容,让学生经过仔细的阅读之后将图形语言转变成数学文字语言。

“黄牛和奶牛一共有84头,黄牛有x头,那么奶牛有多少头呢?”或者“黄牛在84头之中占了5份,奶牛占了4份,奶牛有多少头?”然后再细细划分就可以得知“黄牛和奶牛一共有84头,奶牛是黄牛的。奶牛有多少头?”这样就能够将圖形类的数学问题形象地经过阅读的方式转变为具体的问题题目,从而以正确的、常见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有效解决问题。“读”是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在其中,就能够优化传统的课堂课程架构,并且也能将陈旧的数学教育体系焕然一新,从而使学生从培养阅读习惯之中收获到属于他们的数学知识。

四、阅读——让复习预习更有效

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相对于初中和高中的过程有着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这些零碎的自我学习时间就可以使学生在复习和预习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收获到不一样的知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是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阅读来预习课程,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波浪线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加以标注,在上课时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已知内容来进行课程的学习,进而使学习更加事半功倍。课后复习也同样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复习与训练,可能学生在上课时能够理解的数学问题在几天后就会出现知识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也需要警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的理念。如我们在介绍“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用举例子的形式来反复记忆知识点,“为什么不能分子、分母同时加或减,也不改变分数的数值呢?”这样让学生列举“1/5”、“1+3/5+3=4/8=1/2”就可以巩固分数的性质。

复习、预习的过程也能够培养学生潜在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孩子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之后的高年级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会相较于低年级的数学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学生还可以利用预习前的阅读知识,查阅互联网的相关知识,从而在阅读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魅力,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扩展。比如,我们在遇到“百分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家中的油,酱油,醋,饮料等浓度来加深对于百分数的认识,感受生活之中的数学。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般油的比密小于1”,“常见液态醋的平均密度为1.05g/cm3,醋的密度比水小,醋属于有机物”,这样也是对于数学到物理,数学到化学,数学到生物知识的另一种形式的扩展。经过知识的不断扩展,从阅读的不斷累积就能够进行知识的扩展,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学生也能够在复习、预习过程之中阅读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将新、旧知识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基础的知识迁移。作为开门锁,指路灯的小学数学老师们,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预习的情况设计相关的课程。

总而言之,将语文课堂之中的阅读训练除去各种“枝丫”并不能形成适合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他们的真正生活和融入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将阅读能力培养的设计达到“精、实、活”三点,从而使文本化的数学应用题化繁为简,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利用阅读能力产生深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奶牛题目过程
小奶牛便签夹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奶牛吃草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追根求源
圆满的过程
《奶牛的家》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美味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