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探究式教学激活文言课堂

2017-10-20谢锡花

知识文库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言祖母文言文

谢锡花

在现行的文言文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生的文言基础薄弱,阅读能力低下。不少教师想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但文言课堂依旧摆脱不了沉闷、乏味的现状。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从课前激趣、强化诵读、善用探究、注重拓展等方面来研究分析如何激活文言课堂,焕发光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但在现行的文言文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生的文言基础薄弱,阅读能力低下。不少教师想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但文言课堂依旧摆脱不了沉闷、乏味的现状。在这情境下,似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恨不得自己拥有一根魔法棒,只要轻轻一挥,学生就能爱上文言文并能有效地阅读文言文。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努力与学生交流、查阅有关资料并吸取同行有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激活文言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激趣,激发探究热情,有效导入

选入课本的文言文,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虽说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但它远离现实生活,时代久远,而且本身就有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学生难以懂得其佶屈聱牙的文字表达,更难以体会古人丰富情感的抒发。对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学生一谈文言就色变。如何让学生变苦为乐,感受文言世界带给他们的快乐,我想课前的激趣是必须的。“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教学的一半。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师出色导语的设计,能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身心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其探究文本的热情,并下意识地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处心积虑”地巧设课堂导语,让文言教学从导入环节就开始“征服”学生,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好感。例如在教《陈情表》一文时,我这样导入:从前有一官人,一生命运不济。自生下6个月,父亲去世,母亲被迫改嫁,唯靠祖母抚养成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新主下召催他上朝做官,无奈祖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忠义两难,这位官人该怎么选择呢?这时,李密的选择在学生的心理上已造成了很大的悬念,兴致使然并出于对李密、祖母命运的关心,学生愉悦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强化诵读,培养语感,增强文言课堂的趣味性。

宋代朱熹曾指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他的理论总结确定了“诵读”在我国文言教学中的地位。古人也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诵读确是学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当然,为了更好地落实文言课堂的有趣性,在诵读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小组合读、学生分角色诵读、录音听读、教师示范诵读等等。这样,学生既可以矫正字词读音,提高普通话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当然,我在这强调的诵读并非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反复读,口到眼到心到,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如在《陈情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然后我再请两位同学诵读,我作出具体指导,比如写祖孙相依为命的句子“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要用轻缓低沉的语调朗读,从中体会李密对祖母疾病缠身,朝不虑夕,殷切希望好好照料祖母的深情。又如在《过秦论》中,开头一段“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文笔雄健,气势如虹。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要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感情。故我会先播放录音听读,让学生听准重音、篇章的节奏、文章整体的情感气势等,然后让学生默读几遍反复揣摩,最后再让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诵读比赛,师生共同打分评价。方法总是比困难的多,如此下来,学生已由以前的不愿开口到现在得争先诵读,课堂气氛是活的、灵动的。

三、善用教法,变传统满言堂为探究课堂,焕发文言光彩。

传统文言教学,教师先逐字逐句讲解,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简言之,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学生配合不配合,教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最终,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张孝纯曾说:“一体两翼,不可或缺:无体则失去主导,无翼则不能奋起。”《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要激活文言课堂,就要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法。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明白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并非生命的知识容器。在具体的教学中,经过一系列的激趣进入后,我们要引导好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课上,老师可以将较难的字词句展示出来,让学生探究举手发言,回答不够准确或错误的,教师加以纠正。针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以及拓展的知识,则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并推选代表分享成果,小组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回答释疑。这般处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了弄清文意进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或圈或点;在交流过程,大家争相发问,学生的表现欲大被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四、注重拓展,找准对接点,增强阅读期待。

一直以来,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文言文,除了文言晦涩难懂外,很大的原因还在于教师讲完课文字词、内容就算了,忽视了文言文的实用价值,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人物、情感、意义等方面的个性解读。因此,作为教师,在讲完一篇文言文后,不要急于收束,要精心分析,找到它与现实生活的对接点,拓展开去,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在讲解《孔孟两章》时,在即将结束课文的时候,我设计了一道拓展题:“《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中国人讲求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修文德、教养百姓使其安居乐业,互助互爱,天下太平,人心安定,这样就达到和谐的目的。所以他们往往用“和”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矛盾。今天,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中也明确提出了“和谐”的理念,是当代中国赋予“和”字以新时代的内涵,请谈谈你对“和”的理解?”问题一出,古今的对接点瞬息被联系,学生的探究热情被调动开来,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又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后,我们可以设计“《鸿门宴》是西楚霸王项羽由此走上失败之路的开始,你如何看待项羽这形象?从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示?”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拓展,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例如《百家讲坛》),更深刻理解文本及其价值;又或者投影同一作者的另一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还可以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上众人对文本、人物的分析评价等。总之,我们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增强学生阅读期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上、乐上文言课,从而让文言课堂也如其他,灵动而精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言文教学要激活课堂,营造合理、精彩而不沉闷的课堂气氛,从导入开始就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强化诵读,增强趣味性;堂上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课后要注重拓展延伸,做到古今互通,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祖母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桂花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