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节水综合补偿机制研究

2017-10-19李凌锋

水能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补偿机制

李凌锋

【摘要】提高农业节水率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工程补偿、技术补偿和制度补偿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題,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业节水;综合补偿;补偿机制

我国的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节水灌溉就成为我国摆脱水资源危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首要选择。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对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农业节水措施的约束和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节水补偿领域存在的问题

1.工程补偿领域存在的问题

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节约的灌溉用水必然向非农领域转移。受益者往往会以资金或节水工程的方式对节水主体进行补偿。为了鼓励农业节水主体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在农业节水工程补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工程本身的实际效能,影响了其对农业节水发展的保障功能。二是节水技术欠缺和技术的复杂性影响了补偿工程的推进,导致现有的节水补偿工程建设与运行效果不佳。

2.技术补偿领域存在的问题

要发展节水农业,首先要发展和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由于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成本较高,农业用水主体无力全部承担,必须要有一定的补偿措施。我国在农业节水技术补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政府财政用于农业节水技术的补偿不足,影响了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二是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手段单一,使得农业用水主体仅能通过节省水资源费的途径获得补偿。

3.制度补偿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背景下,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然而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资源可以分为工业、农业、生态等不同用途,其在用水主体、公益性和用水效益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各地并没有形成针对不同用途水资源的税费征收规范和标准。二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极易诱发用水主体混乱,造成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二、农业节水补偿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大农业节水工程补偿力度

针对农业节水工程补偿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地方政府从拓宽补偿工程资金来源,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农业节水科技水平等方面加大补偿力度。首先,政府作为节水工程补偿的主体,要和水利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工程资金补偿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工程的迅速发展。其次,要构建农业节水工程的科学化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管理。建议政府积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事项农业节水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解决管理主体多元化问题。最后,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均是农业和水利科技发展的产物,要保证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节水工程的稳定运行,必须要发挥专业型技术人才的指导作用。因此,一方面需要进行工程技术和设备管理创新,便于农业节水主体应用现代节水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大节水主体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节水主体的知识技能水平。

2.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补偿来源

地方政府应该将农业节水作为公益性事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政府、集体、农户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格局,持续增加农业节水技术补偿力度。首先,要积极构建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农业节水技术补偿投入机制。例如,政府可以利用贴息贷款或财政补贴手段,确保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其次,政府要对积极采用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集体、企业和农户提供政策优惠。最后,以政府为主导,强化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积极进行农业节水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设备研发,以获取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

3.完善农业节水补偿制度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水价制度。在水价制定过程中,要秉承收回成本并有一定利润的原则,稳步提升农业供水价格,通过价格杠杆刺激用水者的节水意识。在提高水价的同时,要积极推进用水额度和阶梯水价制度,既保证最基本的农业用水需求,同时通过高水价限制超额用水和肆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其次,要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和水权交易市场,通过水权的流转,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三、结语

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有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二是可以提高农业用水质量。从理论上看,构建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发展社会生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机制涉及到用水来源、用水管理和用水方式等农业用水的全过程,并从中实现成本和收益的有效转移。因此,发展农业节水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补偿激励机制,刺激农业节水主体的节水行为。当然,农业节余水资源转移到非农领域后,如何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管理,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海丽,周立功,李铁,冯燕彬,刘乐吟.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6,04:15-17.

[2]李铁,王海丽,黄明高,杨贵惠,陈理达,詹小米.雷州青年运河灌区农业节水补偿实践研究[J].节水灌溉,2016,02:79-83.

[3]徐明,胡继连.农业节水及其非农化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6,14:31-33.

猜你喜欢

补偿机制
农村转移人口农村权益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
中国地区间跨界污染治理的两阶段多边补偿机制研究
陕西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问题探究
基于医患信任的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
浅谈人力资本贬值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浅析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国土资源管理对策研究